时间: 2025-05-07 06:3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7:50
原文展示: 会览亭三首 其二 张嵲 〔宋代〕 野岸平林对郡城,登临领要在斯亭。 江吞荆楚流空阔,山入兴洋翠杳冥。 岁晚云烟昏近甸,沙晴鸥鹭满前汀。 杖藜竟日穷心赏,犹自羁愁未肯醒。
白话文翻译: 在野外的岸边和平坦的树林对面是郡城,登高望远的关键在于这座亭子。 江水吞没了荆楚之地,流势空阔,山脉延伸至兴洋,翠色深远而幽暗。 年末时云烟弥漫,近处的田野昏暗,沙滩晴朗时,鸥鹭遍布前方的水边。 拄着拐杖整天尽情欣赏,但心中的忧愁仍未消散。
注释:
诗词背景: 张嵲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以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会览亭上远眺的景色,通过对江水、山脉、云烟和鸥鹭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忧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会览亭为视角,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首联点明了地点和视角,野岸平林与郡城相对,登临的关键在于这座亭子。颔联和颈联通过对江水、山脉、云烟和鸥鹭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广阔与深邃。江水吞没了荆楚之地,流势空阔,山脉延伸至兴洋,翠色深远而幽暗,年末时云烟弥漫,近处的田野昏暗,沙滩晴朗时,鸥鹭遍布前方的水边。尾联则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欣赏,但心中的忧愁仍未消散,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忧愁的感慨,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对比与交融。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斯亭”指的是什么? A. 会览亭 B. 野岸 C. 平林 D. 郡城
诗中哪一句描写了江水的广阔? A. 野岸平林对郡城 B. 江吞荆楚流空阔 C. 山入兴洋翠杳冥 D. 岁晚云烟昏近甸
诗中的“羁愁”指的是什么? A. 旅途的忧愁 B. 心中的忧愁 C. 自然的忧愁 D. 社会的忧愁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