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4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47:22
残春有感
年年九十日春风,
风雨多端复在中。
一盏更还辜我绿,
乱花知是为谁红。
树头啼鸟疑相劝,
窗下吟生似不通。
可惜芳晨莫虚过,
眼前便作白头翁。
每年春天的阳光和春风都在九十天左右,
却常常伴随着风雨多变又重叠。
一盏春酒更是辜负了我对绿意的期望,
那纷乱的花朵又是在为谁而争艳?
树梢上的鸟儿似乎在劝告我,
而窗下的吟唱似乎无法畅通。
可惜美好的春晨不该虚度,
眼前的时光却让我变成了白头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其诗风多以清新自然著称,常描绘春夏秋冬的变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末,诗人借春天的变化,表达对岁月流逝的惋惜,反映了个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老去的无奈。
《残春有感》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无奈。诗的开头以“年年九十日春风”引入,诗人用简单的时间单位,描绘出春天的短暂与珍贵,随后“风雨多端复在中”则揭示了春天的多变,暗含着生活的无常。接着,诗人借“一盏更还辜我绿”表达了对春光的失落与失望,似乎一杯酒也无法再唤起春天的生机。
“乱花知是为谁红”,诗人反问花朵为何争相开放,似乎在思考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接下来的“树头啼鸟疑相劝”,鸟儿的啼鸣似乎在劝解诗人,让他珍惜眼前的时光。然而,诗人却感到窗下的吟唱如同无声,无法传达心中的感受,表现出一种孤独和无奈。
最后两句“可惜芳晨莫虚过,眼前便作白头翁”,更是点明了主题,抒发了对年轻时光的珍惜与对衰老的无奈。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时间无情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春天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惋惜,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白头翁”象征什么?
诗中“可惜芳晨莫虚过”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