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5:49
天风吹我登姜山,
前岩后岩相封间。
已从积雨得深涧,
更趁浮云同往还。
世外空青覆茅屋,
屋外凉风吹紫竹。
挂冠何日赋归来,
煮石篝灯洞中宿。
一阵阵的天风将我吹上姜山,山间岩石前后相对相夹。经过连绵的雨水,山中已形成了深深的沟涧,更趁着飘浮的云朵一起去往远方。世外的空旷处,青色的天空笼罩着茅草屋,屋外的凉风轻轻吹动着紫色的竹子。我何时才能挂下官帽回家呢?在洞中生火煮石灯,度过夜晚。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任三杰,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自然景观和隐逸生活为诗歌主题,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任三杰对自然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之时,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归隐的理想。
《姜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姜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深情的眷恋和对世俗生活的逃避。开头两句以“天风”与“登姜山”引入,展示了诗人借助自然的力量踏入山中,带有一种自由和洒脱的情感。随后的“前岩后岩相封间”,则描绘了山的险峻与幽静,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
“已从积雨得深涧”一句,表现了经过雨水洗礼后的山涧之美,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清新。接着“更趁浮云同往还”,更是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洒脱的心态与对自由的向往。诗中提到的“世外空青覆茅屋”,则突显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淡泊,令人向往。
最后,诗人以“挂冠何日赋归来”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渴望,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待。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内心渴望的真实流露。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与世俗生活的决裂与内心的宁静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姜山》的作者是?
A. 李白
B. 任三杰
C. 杜甫
诗中“挂冠”指的是什么?
A. 挂上帽子
B. 辞官归隐
C. 回家洗澡
诗中提到的“煮石篝灯”是用来做什么的?
A. 照明
B. 煮饭
C. 冒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任三杰的《姜山》与王维的《鹿柴》均描绘了自然景色,前者更强调隐逸生活的渴望,后者则更多展现了山水之美与诗人心灵的宁静。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各自的侧重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