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4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41:02
倦游佳节负清明,
禁籞芳菲未遍经。
杨柳堆烟犹冉弱,
杏花著雨半飘零。
街头车马来还去,
客里壶觞醉复醒。
賸喜祥林洗尘土,
吴山相对眼偏青。
在这疲惫的游历中,我在清明佳节时感到无奈,春日的繁花似乎还没有完全绽放。杨柳在烟雾中依旧显得纤弱,杏花在细雨中飘零得不成样子。街头车马往来不断,客人们在酒杯中醉了又醒。最后,我却在祥和的林间洗去尘土,远处的吴山在眼前显得更加青翠。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祭祖扫墓的日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的复苏。诗中提到的杨柳与杏花,常常与春天和清明时节联系在一起,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受。
作者介绍: 李洪,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流传较广,常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著称。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生活中的小景。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明节期间,作者在旅途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但又因天气未明而生出几分惆怅,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对清明节的重视以及对春日气候变化的敏感。
《清明遣兴呈郭次张》通过对清明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春日中的复杂情感。开头两句“倦游佳节负清明,禁籞芳菲未遍经”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失落与无奈,虽然是佳节,但身心疲惫,未能完全沉浸于春天的美好之中。接下来的“杨柳堆烟犹冉弱,杏花著雨半飘零”描绘了春日景色的细腻,杨柳的柔弱与杏花的飘零,暗含了生命的脆弱与春天的短暂。街头的车马声与酒杯中的醉醒,更显示出诗人在繁华与孤独之间的纠结。最后两句“賸喜祥林洗尘土,吴山相对眼偏青”则是诗人的一种自我安慰,在自然中寻找宁静与美好,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整体来看,诗歌情感丰富,意象生动,表现了一种对生命、自然的深刻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在描绘春日自然景色的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自然美的向往。清明节的背景让诗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在繁华中追寻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佳节是什么?
A. 中秋节
B. 清明节
C. 端午节
“杨柳堆烟犹冉弱”中的“冉弱”指的是:
A. 繁茂
B. 脆弱
C. 强壮
诗人最后对吴山的描述体现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宁静与希望
C. 忧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