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奉和成伯兼戏禹功》

时间: 2025-05-07 08:35:00

诗句

金钱石竹道傍秋,翠带红裙马上讴。

无限小儿齐拍手,山公又作习池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5:00

原文展示

金钱石竹道傍秋,
翠带红裙马上讴。
无限小儿齐拍手,
山公又作习池游。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道路旁,金钱石竹盛开,
骑马的人们身穿碧绿的腰带和红裙,欢快地唱着歌。
无数的小孩儿在一旁拍手欢呼,
而山公又在池塘边嬉戏游玩。

注释

字词注释:

  1. 金钱石竹:一种秋天开花的植物,花色金黄,形似金钱,象征富贵。
  2. 翠带红裙:形容骑马者的服饰色彩鲜艳,充满生气。
  3. 山公:指山中的猿猴,常用作童话或诗歌中的人物,象征天真和欢快。
  4. 习池游:习,指习惯;池游,即在池塘中游玩。

典故解析:

  • 秋天:在中国文化中,秋天常常象征着丰收与成熟,诗中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了欢乐的氛围。
  • 山公:猿猴常被视为灵动、顽皮的象征,体现了自然与童趣的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深受后人推崇,常以豪放、旷达著称。苏轼在仕途上经历了起伏,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作品中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奉和成伯兼戏禹功》作于苏轼与友人相聚之际,借助秋季的自然景象,表达了生活的愉悦与童趣,反映了朋友间的亲密关系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与儿童的欢乐,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童趣的向往。开篇的“金钱石竹道傍秋”,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金钱石竹的盛开象征着秋天的丰收与富饶。接下来的“翠带红裙马上讴”,则通过生动的色彩描写,传达出一种欢快的气氛。诗中“小儿齐拍手”的画面,生动地展现了儿童的纯真与快乐,而最后一句“山公又作习池游”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灵动,仿佛让人置身于这欢快的场景之中。

整首诗不仅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童真的热爱。苏轼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色彩、动作等多种艺术手法,使得画面感十分强烈,给读者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诗中流露出的欢快情绪,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金钱石竹道傍秋:秋天的道路旁,金钱石竹开得正盛,象征着秋天的来临。
  2. 翠带红裙马上讴:骑马的人穿着鲜艳的衣服,欢快地唱歌,体现了一种生动的场景。
  3. 无限小儿齐拍手:无数的小孩们在欢呼,表现出他们的快乐与无忧无虑。
  4. 山公又作习池游:山中的猿猴又在池塘边玩耍,象征着自然的欢乐和自由。

修辞手法:

  • 比喻:金钱石竹的盛开象征着丰收与富贵。
  • 拟人:山公的嬉戏表现了灵动与活泼。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形成和谐的音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和儿童的欢乐,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中体现了自然与人、童趣与生活的和谐,传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金钱石竹:象征着富贵与生命力。
  2. 秋天:象征着成熟、丰收与宁静。
  3. 儿童:象征着纯真与快乐。
  4. 山公:象征自然中的活泼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金钱石竹”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动物
    C. 一种乐器
    D. 一种食物

  2. “翠带红裙”描述的是谁的服饰? A. 小儿
    B. 骑马的人
    C. 山公
    D. 诗人

  3. 诗中表现欢乐的意象有哪些? A. 金钱石竹
    B. 小儿拍手
    C. 秋天的景色
    D. 山公嬉戏

答案:

  1. A
  2. B
  3. B,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 杜甫
  • 《秋词》 - 刘长卿

诗词对比:

比较苏轼的《奉和成伯兼戏禹功》与杜甫的《秋夕》,两首诗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苏轼的作品更加注重欢乐与童趣,而杜甫则在秋天中融入了更多的思考与感慨,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苏轼集》 - 苏轼
  2. 《宋诗三百首》 - 编者不详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编者不详

相关查询

署中偶感 出都 喜迁莺·升平无际 无弦琴 飞燕 睡蝶 霜花 霞绮 登岳阳望洞庭 行经华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廾字旁的字 弃群臣 方字旁的字 彐字旁的字 面貌狰狞 拘引 信遇 爪字旁的字 包含龉的词语有哪些 坠兔 甘壤 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死亡枕藉 才轻任重 卑以自牧 骄傲自满 包含酲的词语有哪些 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