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43: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3:28
桑麻已零落,藻荇复消沉。
园宅在人境,岁时伤我心。
强穿南埭路,遥望北山岑。
欲与道人语,跨鞍聊一寻。
桑树和麻地已经凋零,水藻和浮萍又重新沉没。
园子和住宅在尘世之中,岁月的变迁让我心伤。
我勉强骑马穿过南埭的小路,遥望北山的高峻。
想与道人交谈,跨上马背聊一聊。
在古代诗词中,常有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叹。诗人通过对桑麻、藻荇等自然物象的描写,展现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道家思想中,道人通常代表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诗人想与道人交流,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洒脱著称,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及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与齐道人游西庄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思索。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诗人常常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与道人的交往中寻求精神的寄托。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开篇以“桑麻已零落”引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无奈;而“藻荇复消沉”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变化与自我的无力感。接着,诗人对“园宅在人境”的描述,反映出生活环境的庸俗和世俗的困扰,让人感到心灵的疲惫。最后两句则表现出诗人对与道人交流的渴望,体现出他对理想人生的追求与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简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思考。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桑麻”指的是什么?
诗人想与谁交谈?
诗中描绘的景象给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李白的《月下独酌》、王维的《山居秋暝》等,都是表现对自然和人生思考的诗作。
诗词对比:可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对自然景象的不同描绘手法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