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临江仙》

时间: 2025-04-26 02:57:34

诗句

雾中,不过戏纵笔墨,观者出门一笑可也

翦翦春冰出万壑,和春带出芳丛。

谁分弱水洗尘红。

低回金叵罗,约略玉玲珑。

昨夜洞庭云一片,朗吟飞过天风。

戏将瑶草散虚空。

灵根何处觅,只在此山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57:34

原文展示:

雾中,不过戏纵笔墨,观者出门一笑可也。
翦翦春冰出万壑,和春带出芳丛。
谁分弱水洗尘红。
低回金叵罗,约略玉玲珑。
昨夜洞庭云一片,朗吟飞过天风。
戏将瑶草散虚空。
灵根何处觅,只在此山中。

白话文翻译:

在雾中,似乎只是在随意地挥洒笔墨,走出门的观者也只能一笑了之。
轻轻剪裁的春冰从万壑中涌出,春天带来了芬芳的花丛。
谁能将那清澈的弱水洗净尘世的红尘呢?
徘徊在金色的叵罗间,隐约可见玉般的玲珑。
昨夜洞庭的云一片,朗朗的吟声飞过天风。
戏谑地将瑶草散布在虚空中。
灵根何处寻觅,只在这座山中。

注释:

  • 弱水: 传说中一种神秘的水,象征着清澈和无尘。
  • 金叵罗: 一种装饰华丽的物品,这里用来象征美丽与珍贵。
  • 玉玲珑: 形容事物精致、美丽,像玉石一样通透。
  • 洞庭: 指洞庭湖,位于湖南省,是中国著名的湖泊之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炎(约1150-1220),字子云,号渔隐,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擅长小令,风格婉约,情感细腻。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临江仙》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的情感和对时事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临江仙》展现了张炎对春天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开篇以“雾中,不过戏纵笔墨”引入,仿佛在说,人在自然面前,所作所为都显得微不足道。诗中“翦翦春冰”一语,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轻盈的感觉,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接着,诗人用“谁分弱水洗尘红”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无奈,暗示了清净与尘世之间的矛盾。后面的“低回金叵罗,约略玉玲珑”则展示了自然界中美丽的事物,体现了诗人对生活中美的追求。

“昨夜洞庭云一片,朗吟飞过天风”,则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超然的情绪,仿佛诗人也在夜风中吟唱,融入自然之中。最后一句“灵根何处觅,只在此山中”,则以哲学的语气,强调了内心的追寻与归属,暗示了真正的灵性与自然相互依存。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是张炎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雾中,不过戏纵笔墨": 引入的意象,表明在迷雾之中,诗人似乎只是在随意地写字,形象地传达出一种轻松的状态。
  2. "观者出门一笑可也": 观者走出门,看到这种景象自然会微笑,暗示生活中的乐趣。
  3. "翦翦春冰出万壑": 描绘春天的冰雪融化,生机勃勃的景象。
  4. "和春带出芳丛": 春天带来了花丛,体现自然的美好。
  5. "谁分弱水洗尘红": 表达对世俗纷扰的无奈,弱水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6. "低回金叵罗,约略玉玲珑": 形象地描绘美丽事物,表达对生活中美的向往。
  7. "昨夜洞庭云一片,朗吟飞过天风": 诗人在夜晚与自然的和谐共鸣,表达宁静的心境。
  8. "戏将瑶草散虚空": 轻松地将美好散布于空中,象征着无忧无虑。
  9. "灵根何处觅,只在此山中": 强调内心的归宿与灵性,表达对自然的依恋。

修辞手法:

  • 比喻: "雾中"与"戏纵笔墨"的比喻,营造出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
  • 对仗: "金叵罗"与"玉玲珑"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 “朗吟飞过天风”,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使得景物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的思考,以及对内心灵性归宿的追寻,展现了诗人豁达的情怀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迷茫与不确定,营造出神秘的氛围。
  • 春冰: 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弱水: 代表理想的清澈与人世的尘埃。
  • 金叵罗与玉玲珑: 象征美好与珍贵,暗示生活中的追求。
  • 洞庭云与天风: 代表自然的宁静与诗人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谁分弱水洗尘红”的意思是? a) 清水可以洗去一切
    b) 现实中的烦恼无法逃避
    c) 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答案:b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金叵罗”象征着__。 答案:美丽与珍贵

  3. 判断题:整首诗的主题是追求世俗的名利。(对/错) 答案: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张炎 vs. 李清照: 两者均擅长抒发自然之美,但张炎更偏重于对清幽自然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
  • 张炎 vs. 苏轼: 苏轼的作品常带有豪放与洒脱,张炎则更细腻、柔和,反映出不同的风格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鉴赏与分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乡子 游祁县乔家大院 南乡子·携笼去 南乡子•客舍集唐 南乡子 其八 旅怀 南乡子 题画 南乡子 寿晓沧翁七十 南乡子 九日 南乡子 南乡子 南乡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身败名隳 亡羊补牢 少阴 两点水的字 拨烦之才 正大光明 四字头的字 申菽 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气字旁的字 巳字旁的字 赤寰 现买现卖 拖把 谷字旁的字 河涸海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