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2:18
风入松(与王彦常游会仙亭)
作者: 张炎 〔宋代〕
爱闲能有几人来。松下独徘徊。
清虚冷淡神仙事,笑名场多少尘埃。
漱齿石边危坐,洗心易里舒怀。
划然长啸白云堆。更待月明。
一瓢春水山中饮,喜无人踏破苍苔。
开了桃花半树,此游不是天台。
我爱这种闲适的生活,问世间又有几人能来得及?我在松树下独自徘徊。
清冷虚无的神仙之事,让我不禁嘲笑那些名利场中的尘埃。
在石边漱口,危坐于此,内心洗净舒展,感到无比自在。
我长声一啸,白云堆积在天空中,正等着月光明亮的时刻。
我用一瓢春水在山中饮用,欣喜无人打扰这青苔的宁静。
桃花半树开枝,这样的游乐不是天台的胜景。
张炎,字文韬,号雪窗,宋代诗人,擅长词和诗,早年曾任职于官府,后隐居于山水之间,以其作品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事务的淡漠。其作品多描绘山水之美,情感真挚。
本诗创作于张炎隐居时,正值对自然和闲适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名利的超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
《风入松(与王彦常游会仙亭)》是一首充满闲适与自然气息的诗作。诗中,张炎通过松树、清虚的神仙境界以及桃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水画。全诗分为几个层次,从独自徘徊的闲适,逐步过渡到反思名利的尘埃,再到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最后以桃花的盛开,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的开头,诗人以“爱闲能有几人来”引出主题,向读者传达了对闲适生活的珍惜和对世俗功名的无奈。独自徘徊于松下,诗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美,同时也体现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接下来,诗人对神仙境界的冷淡与清虚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讽刺了名利场的种种浮华,反映出诗人对物质世界的淡泊。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漱齿石边危坐”,描绘了一个自在洒脱的形象,表现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而“划然长啸白云堆”则象征着一种释放,展现了诗人心中澎湃的情感。最后,诗人以“开了桃花半树”作结,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希望,暗示着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名利的超然,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引人入胜。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闲适自然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名利的淡泊与对生命的热爱,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诗中“爱闲能有几人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世俗的热爱
B. 对闲适的珍惜
C. 对名利的追求
“漱齿石边危坐”这句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A. 忙碌
B. 随意与自在
C. 忧伤
诗人对名利场的态度是怎样的?
A. 热爱
B. 讽刺
C. 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