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5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58:50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其七
听著啼鹃泪满襟,国亡家破见忠臣。
关河历落三生梦,风雪飘零万死身。
丞相岂能堪狱吏,故侯安得作园人。
神农虞夏吾谁适,回首西山继绝尘。
听着杜鹃啼叫,泪水湿透了衣襟,国家已灭,家庭破裂,忠臣在此时显得尤为可贵。
关山河流的变幻,使我追忆起三生三世的梦,风雪飘零中,我的身体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
丞相怎么能够忍受狱吏的折磨,昔日的侯爵又怎么能甘愿做个园丁呢?
神农和虞舜的时代我又该向谁去追随,回首西山,已然是断绝了往日的尘埃。
文天祥(1236-1283),字廷枢,号孟宇,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一生致力于抗元复宋,因忠诚而被后人称颂。文天祥的诗歌多反映国家沦亡、个人忠诚的主题,语气激昂,情感真挚。
此诗作于宋朝灭亡后,文天祥被俘期间,他在困境中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忠义的坚定信念。这首诗反映了他对时局的深刻感受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这首诗以杜鹃的啼叫引入,瞬间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诗人通过对国家破灭、家庭破碎的思考,表现了深切的忧伤和对忠臣的赞美,体现了他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守。诗中“关河历落三生梦”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往昔美好生活的追忆,以及对现状的无奈与悲哀。通过“丞相岂能堪狱吏”的反问,诗人质疑权力的无能和腐败,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最后以“回首西山继绝尘”结尾,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凝练,展现了文天祥作为一位忠臣在国破家亡之际的深沉思考与坚定信念,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破亡的悲痛,以及对忠臣理想的追求。诗人通过个人的经历,反映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渴望,表现出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忠诚。
诗中提到的“啼鹃”象征什么?
诗人对“丞相”的态度是?
诗的主题主要是表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