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8:09
挽辞
作者:李煜 〔唐代〕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
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
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
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
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这首诗写珠宝碎落在眼前,鲜花凋零于世外春天。心中的仇恨未曾消失,手中拥有的也失去了。药香的玉笥里药物依旧未尽,而香盒却已染上了尘埃。以前的悲伤将引起今后的感伤,已无泪水可以浸湿手帕。美丽的容颜如同芳香的树木,而那浮动的危险道路却是相似的。正因愁苦春天的果实凋落,又遭遇雨水的伤害。繁华的美好如今何在,飘零的事情已然空无。无声无息的去向何处,千年之后再向东风告别。
作者介绍:李煜,字重光,号煜,南唐后主,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在位期间,虽国力衰弱,却以其卓越的诗词才华著称。李煜的词风细腻、情感真挚,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李煜晚年,他在国破家亡之际,借助诗词表达其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充满了对失去的惋惜与对未来的迷茫。
《挽辞》是李煜在其王朝衰亡之际写下的深情之作,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无奈的心情。开篇即以“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两句引入,既有对珍贵事物的失落感,又暗含了对逝去春天的惋惜。接下来的句子则进一步描绘了内心的痛苦和外界环境的恶劣,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
诗中“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明确表达了诗人虽处逆境,但内心的恨意与失落感仍然没有消散。这种情感的深度反映了他对曾经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李煜反复提及的“香奁”和“玉笥”,象征着曾经的美好与希望,但如今却已沦为尘埃,失去了光泽。这种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浓烈,充满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最后两句“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则是对未来的绝望与对过去的告别,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意象运用,使得读者感受到一种悲伤而又沉重的氛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要表现了李煜对失去的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感慨,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和感伤。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构成了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深切怀念。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一句最能表达失落的情感?
A. 珠碎眼前珍
B. 香奁已染尘
C. 没有选项
D. 千载谢东风
“未销心里恨”中的“心里恨”指的是什么?
A. 对过去的仇恨
B. 对未来的惧怕
C. 对现实的不满
D. 没有选项
李煜是哪个时期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