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读老子》

时间: 2025-04-30 11:05:00

诗句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05:00

原文展示:

读老子
白居易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白话文翻译: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话的人不如懂得的人沉默,这是我从老子那里听来的。若说老子是个明白事理的人,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写下五千字的文字呢?


注释:

  • 言者:说话的人。
  • 知者:懂得事情的人。
  • :沉默,不言语。
  • 老君:指老子,即道家创始人。
  • 五千文:指《道德经》,传说中老子所著的经典,长约五千言。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老君”是老子,他的思想对后来的道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德经》是其主要著作,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诗中提到的言者与知者的对比,反映了老子提倡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通俗易懂,关心民生,作品内容丰富多样,涉及政治、生活、自然等多个方面。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晚年,他在此时对道家思想的理解愈加深刻,强调内心的沉静与智慧的重要性,反映了他对老子哲学的欣赏。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首句强调“言者不如知者默”,指出了言语的局限性与沉默的智慧。白居易借用老子的名言,引导读者思考真正的智慧在于内心的领悟而非外在的表述。接着,诗人提出疑问:“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这不仅是对老子本人的反思,也是对自身和读者的启示:既然真正的智慧在于无言,为什么还要留下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这反映了白居易对知识与表达的深刻思考,表现了他对道德哲学的尊重与追求。

整首诗简洁而富有哲理,语言平易近人,但却蕴含着深邃的思想,促使人们思考言语与智慧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道家思想的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言者不如知者默:说话的人不如懂得的人沉默,强调内心的智慧应该超越表面的表达。
  • 此语吾闻于老君:这句话是我从老子那里听来的,表明作者对老子言论的尊重。
  • 若道老君是知者:如果说老子是一个真正懂得的人。
  • 缘何自著五千文: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写下这些文字,质疑言语与智慧的关系。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言者”与“知者”的对比,强调内心智慧的重要性。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引起读者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智慧与表达的思考,强调沉默的智慧常常比言语更为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表面的表达,往往肤浅。
  • :象征内心的智慧与深邃的理解。
  • 老君:道家智慧的象征,代表了更高层次的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言者不如知者默”是什么意思? A. 说话的人更优秀
    B. 沉默的人更有智慧
    C. 不需要说话

  2. 白居易提到的“老君”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A. 孟子
    B. 老子
    C. 释迦牟尼

  3. 诗中提到的“五千文”指的是什么? A. 一篇小说
    B. 《道德经》
    C. 一篇散文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 - 老子
  • 《静夜思》 -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白居易 vs. 李白:白居易的诗更注重生活和民生,语言通俗易懂;而李白的诗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语言豪放激昂。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但同样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道德经》 - 老子
  • 《白居易集》 - 白居易
  • 《唐诗三百首》 - 编辑整理

以上内容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读老子》这首诗的意境、背景及其哲理。

相关查询

幽居 闻西师复华州 春日杂题 思归引 西村 秋晚病起 送芮国器司业 秋冬之交杂赋 东斋杂书 秋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卓伟之才 颐指气役 沙坛 皮字旁的字 夹锡钱 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包含役的词语有哪些 师心自是 掸人 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先意承志 丨字旁的字 还乡昼锦 亅字旁的字 标采 匕字旁的字 耳刀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