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5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50:26
马令园中本,移来村墅中。
太官令却献,黄帕不来封。
这首诗描绘了杏树的情景,原本生长在马令园中,如今被移植到了村庄的别墅里。虽然太官(指的是官员或有权势的人)想要送上杏子,但却没有用黄帕(黄丝带)来包裹它们。
方岳,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以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而受到后人喜爱。他的诗歌常常反映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风格朴实而有情趣。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安定,文人雅士往往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方岳可能是在描写自己对杏树的喜爱,或是在借杏树表达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这首《杏》通过简单的几句诗,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乡村春景图。诗中提到杏树从马令园移植到村墅,暗示了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杏树作为春天的象征,具有清新、温暖的气息,这种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此外,诗中提到的“太官令却献”,引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使是官员也想要献上美好的杏子,显示了杏子在当时的珍贵和受欢迎程度。这种对比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们对自然馈赠的珍视和对生活的向往。而最后一句中的“黄帕不来封”,则添加了一丝遗憾和无奈,似乎暗示着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却不能如愿以偿。
整体来看,方岳的这首诗不仅是对杏树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态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与情感共鸣。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向往,以及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通过对杏树的描写,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杏》的作者是哪位诗人?
诗中提到的“太官”指的是:
“黄帕不来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