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7:10: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7:10:32
满江红 嵩山中作
作者:元好问
天上飞鸟,问谁遣东生西没。
明镜里朝为青鬓,暮为华发。
弱水蓬莱三万里,梦魂不到金银阙。
更几人能有谢家山,飞仙骨。
山鸟,林花发。
玉杯冷,秋云滑。
彭殇共一醉,不争毫末。
鞭石何年沧海过,三山只是尊中物。
暂放教老子据胡床,邀明月。
在天空中飞翔的鸟儿,谁又能让它们东升西落呢?
明镜中,早晨时我还是青丝,傍晚却已是白发。
弱水和蓬莱相隔三万里,我的梦魂却无法到达那金银的殿阙。
有多少人能像谢家山那样,拥有飞仙的气骨呢?
山中的鸟儿,林中的花儿都在盛开。
玉杯渐冷,秋云轻滑。
与彭殇共饮一醉,何必争论那细微之事。
几时鞭策着石头跨越沧海,三座山不过是酒中的尊物。
暂且让我老子在胡床上坐下,邀来明月做伴。
作者介绍:元好问(1250-1320),字仲明,号雪峰,元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和学者。他的作品多以豪放、悲壮著称,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历史哲理。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元代,正值历史变迁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观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满江红 嵩山中作》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感慨的诗作。开篇以飞鸟为引,表现了对自由和无拘无束生活的渴望,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接着,诗人通过对自己青丝变白发的描绘,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奈。弱水和蓬莱的意象则加深了人生的距离感,表现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遥不可及的无奈。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谢家山,意在表现出追求高洁理想的难度,暗示自己对理想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最后,诗人以一杯酒来解忧,表现出对生活的洒脱与豁达。这种“借酒浇愁”的情绪,既是对过往的感慨,也是对未来的期待,形成了诗歌的情感高潮。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由感慨转为洒脱,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人生短暂、理想遥远的感慨,同时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洒脱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理想境界是哪个?
a) 人间四月天
b) 蓬莱
c) 世外桃源
d) 西天
填空题:诗中“弱水蓬莱三万里”表达了___的主题。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谢家山”象征高洁的品格。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元好问的这首诗更具哲理性,反映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加豪放与洒脱。两者在风格上有明显差异,但都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
推荐书目: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理解《满江红 嵩山中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