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江城子》

时间: 2025-05-07 09:00:51

诗句

梅梅柳柳闹新晴。

趁清明。

凤山行。

画出灵泉,三月晋兰亭。

细马金鞍红袖客,能从我,出重城。

赏心乐事古难并。

玉双瓶。

为冠倾。

一曲清歌,休作断肠声。

头上花枝如解语,应笑我,未忘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0:51

原文展示:

江城子
梅梅柳柳闹新晴。趁清明。凤山行。画出灵泉,三月晋兰亭。细马金鞍红袖客,能从我,出重城。赏心乐事古难并。玉双瓶。为冠倾。一曲清歌,休作断肠声。头上花枝如解语,应笑我,未忘情。

白话文翻译:

梅花和柳树在新晴的阳光下争相妍丽。借着清明的时节,我们去凤山游玩。描绘出的灵泉,正如三月时的兰亭。细马配金鞍,红袖的客人愿意陪我走出重城。让人愉悦的事情古往今来都难以并存。玉瓶倾斜,酒水溢出。一曲清歌,切莫唱成断肠的悲声。头上的花枝仿佛会说话,应该会嘲笑我,依旧未忘旧情。

注释:

  • 梅梅柳柳:梅花、柳树,形容春天的景色。
  • 清明: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春天,是扫墓和踏青的日子。
  • 凤山:指的是一座山,可能象征着美丽的自然景观。
  • 灵泉:灵秀的泉水,象征清澈的事物。
  • 兰亭:指的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所描述的美丽场景,意象悠远。
  • 细马金鞍红袖客:形容骑着细马,佩戴金鞍,穿着红袖的客人,暗示高雅和风度。
  • 玉双瓶:指盛酒的器皿,象征珍贵和雅致。

典故解析:

  1. 兰亭集序:王羲之的名作,描绘了兰亭的美景和聚会的愉悦,是文人雅集的象征。
  2. 清明:不仅是节日,还是象征春天生机勃勃的时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元好问(1256-1323),字希声,号天池,金朝诗人,擅长词,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季清明时节,结合了游玩和对往事的思念,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欣赏和对旧情的缅怀。

诗歌鉴赏:

《江城子》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情感的词作,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诗中通过梅花和柳树的描写,营造出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清明时节,踏青游玩,正是与友人共赏春光、畅叙旧情的好时光。

在细马金鞍的描写中,诗人不仅展示了高雅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了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又转向了对往昔情感的回忆,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尽管身处春光明媚之中,诗人却无法忘却过往的情感,这种情感的交织使整个作品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层次。

诗的结尾用“头上花枝如解语,应笑我,未忘情”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和旧情的眷恋,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脆弱与坚韧。整首词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与细腻的人情描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令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人心的复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梅梅柳柳闹新晴: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生机盎然。
    2. 趁清明:在清明这个特别的节日,正是出游的好时机。
    3. 凤山行:前往凤山游玩的过程,增添了动感。
    4. 画出灵泉,三月晋兰亭:灵泉的描绘,联想到兰亭的美丽,显示出文化的深厚。
    5. 细马金鞍红袖客,能从我,出重城:描绘骑士的风度,表达出愿意同行的情谊。
    6. 赏心乐事古难并:美好的事情难以长久并存,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
    7. 玉双瓶,为冠倾:酒水溢出,象征欢乐的场面。
    8. 一曲清歌,休作断肠声:希望欢乐的歌声不要转为悲伤。
    9. 头上花枝如解语,应笑我,未忘情:花枝似乎会说话,暗指诗人对过往情感的怀念与不舍。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枝比作会说话的存在,增添了生动的形象。
    • 拟人:花枝有解语之能,表现出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
    • 对仗:词句之间对称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现了对春天美景的赞美,和对往昔情感的怀念,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珍惜当下的情感。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坚韧与希望。
  • 柳树:象征柔情与美好。
  • 凤山:象征高雅与远方的追求。
  • 灵泉:象征纯净的心灵与思绪。
  • 兰亭:象征文化与历史的传承。
  • 红袖客:象征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互动学习:

  1. 诗中提到的“清明”是指哪个节日?

    • A. 端午节
    • B. 中秋节
    • C. 清明节
    • D. 春节
  2. “玉双瓶”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快乐
    • C. 爱情
    • D. 友情
  3. 诗人希望“一曲清歌,休作断肠声”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愉
    • B. 悲伤
    • C. 忧郁
    • D. 愤怒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1. 苏轼《水调歌头》
    2. 李清照《如梦令》
    3. 杜甫《月夜忆舍弟》
  • 诗词对比: 比较《江城子》与苏轼的《水调歌头》,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赏,但苏轼更多关注人生哲理,而元好问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缅怀。两者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各有不同,前者更为豪放,后者则显得细腻。

参考资料

  • 《元好问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书怀二绝,再送文季高,兼呈新帅阎才元侍郎 雪中送炭与龚养正 再次喜雨诗韵,以表随车之应 初秋闲记园池草木 满江红·山绕西湖 次韵朋元久雨 判命坡 劳畬耕 次韵汉卿舅腊梅 衡阳道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湓溢 贞退 言多伤行 金字旁的字 较瘦量肥 诚结尾的成语 示字旁的字 支应局 包含古的成语 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甲邸 甘字旁的字 九转丹成 养拙 丿字旁的字 深耕易耨 不遑枚举 皮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