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0:57: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0:57:40
榆社硖口村早发
作者:元好问
瘦马长途懒着鞭,
客怀牢落五更天。
几时不属鸡声管,
睡彻东窗日影偏。
瘦弱的马儿在漫长的旅途中懒得被鞭策,
我在清晨五点钟时,心中感到孤独和凄凉。
什么时候才能不再听到鸡鸣声的催促呢?
我在东窗下睡得正沉,阳光的影子已偏移。
这首诗没有明确的典故,但通过描绘早晨的情景和旅途的疲惫,反映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思念,具有普遍的共鸣。
元好问(1250-1320),字仲明,号山农,山西人,元代著名诗人,工诗词,尤以豪放派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人情世态,具有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
本诗创作于诗人旅途之中,反映了他在清晨时分,疲惫不堪的状态以及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描绘的情景和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异乡人的孤独与无奈。
《榆社硖口村早发》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旅途的疲惫和内心的孤独。首句“瘦马长途懒着鞭”直接引入了旅途的艰辛,瘦马象征着疲惫,暗示了诗人身心的疲惫与无奈。接下来的“客怀牢落五更天”,更是将诗人的孤独感推向高潮,五更天是夜深人静、万物沉寂的时刻,诗人在这一时刻感受到的孤独与思念尤为强烈。
而“几时不属鸡声管”,则是对清晨的渴望与绝望的结合,鸡鸣声常常象征着清晨的来临,诗人对鸡声的依赖反映出他对时间的无奈。这种对鸡鸣的期待与厌倦,表现了他早起的无奈与对安宁睡眠的渴望。最后一句“睡彻东窗日影偏”,则通过日影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现实的残酷,诗人虽然渴望沉睡,但现实却逼迫他早起,继续旅程。
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沉重而又无奈的氛围,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又反映了旅途的艰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疲惫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念与无奈,体现了对故乡的眷恋与对现实的逃避,主题深刻而富有情感。
诗中“瘦马”象征什么?
“几时不属鸡声管”中“鸡声”指的是什么?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