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8: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8:33
高阳台 上元移筝
作者: 吴湖帆 〔清代〕
银甲调莺,金钗掠凤,记曾低按秦吟。
雁阵惊寒,浑疑衡浦沙沉。
却怜赵女情何限,恋声声梦断难禁。
到而今。逸相重招,仙籁还寻。
十三弦底魂消处,甚湘灵遗瑟,蜀客传琴。
明月来时,绿窗花影帘侵。
试弹一曲相思调,数江南谁是知音。
寄芳心。画阁綀囊,庭院深深。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关于思念与音乐的场景。诗中的银甲莺鸟和金钗凤鸟,似乎在回忆往昔的秦地吟唱。雁阵飞过,寒意袭来,仿佛让人怀疑那衡山的沙石是否沉重。诗人怜惜赵女的情感是如此深邃,思念的声音在梦中断裂,难以忘怀。时至今日,再次寻求那逸趣,似乎仙乐还在耳边回响。十三弦的琴声,让人想起湘灵的遗音和蜀地的琴客。明月照耀下,窗外的花影透过帘子,试着弹一曲相思的调子,谁能在江南找到知音?这份芳心寄托在画阁的花囊中,庭院深深,情意绵绵。
作者介绍:吴湖帆(约1894-1968),字仲华,号湖帆,江苏人,清末民初著名画家和诗人,以山水画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上元节是传统的元宵节,象征着团圆和欢乐,但诗中却流露出一种思念与孤独的情感,体现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爱情的渴望。
《高阳台 上元移筝》是一首充满思念和情感的古诗,诗人在描绘音乐的同时,抒发了对过往爱情的追忆。开篇便以“银甲调莺,金钗掠凤”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美丽而富有诗意的氛围,仿佛让人听见那清脆的莺鸣和华丽的凤舞。随着诗的深入,情感逐渐转向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爱情的渴望。特别是提到“赵女”和“湘灵”,不仅是对女性美的歌颂,更是对情感深度的探索。
诗中“试弹一曲相思调”的描写,将音乐与思念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在庭院中弹琴,试图通过音乐寄托对爱人的思念,这种情感交织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无奈与期待。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十分出色,既有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情感的细腻描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音乐为媒介,抒发了对爱情的深深思念,反映出人们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赵女”代表了什么?
a) 自由的灵魂
b) 深情的女子
c) 高贵的身份
d) 美丽的风景
“试弹一曲相思调”中“相思调”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思念的音乐
c) 古代歌曲
d) 舞蹈
诗中“明月来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悲伤
c) 宁静
d) 激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篇文章通过对吴湖帆的《高阳台 上元移筝》的多维度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的情感、意象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