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因诚斋寄张三十叔》

时间: 2025-05-06 02:55:05

诗句

韶石驰书岁屡终,浮湛渺渺听殷洪。

长年苦望吾地涉,宁料它途马首东。

鸿雁又当辞瘴海,孔鸾端合在高桐。

忽逢玉节春江上,再拜题诗觅寓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55:05

原文展示:

韶石驰书岁屡终,浮湛渺渺听殷洪。长年苦望吾地涉,宁料它途马首东。鸿雁又当辞瘴海,孔鸾端合在高桐。忽逢玉节春江上,再拜题诗觅寓公。

白话文翻译:

一年又一年,我在韶石上疾书,岁月匆匆流逝。水波浩渺,我听着殷洪的声音。长久以来,我苦苦期盼能涉足我的故乡,却未料到会在别的地方,马头向东。鸿雁即将离开这瘴气弥漫的海域,孔雀和凤凰应当在高高的桐树上栖息。忽然间,在春江上遇到了玉节,我再次拜谢并题诗,寻找那位寓公。

注释:

  • 韶石:指韶山,诗人可能在此地写信。
  • 驰书:快速写信。
  • 浮湛渺渺:形容水波浩渺。
  • 殷洪:声音洪亮。
  • 鸿雁:比喻书信或远行的人。
  • 瘴海:指南方多瘴气的地方。
  • 孔鸾:孔雀和凤凰,比喻高贵的鸟。
  • 玉节:指美好的时节。
  • 寓公:指寄居他乡的人。

诗词背景: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景抒情,此诗可能是他在外地寄给友人张三十叔的信中附上的诗。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中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外地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漂泊情怀。诗中“韶石驰书岁屡终”一句,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长期的孤独和期盼。“浮湛渺渺听殷洪”则通过水波的声音,增强了诗中的孤寂感。后两句通过对鸿雁和孔鸾的比喻,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和对高贵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则是在意外遇到美好时节时的感慨和寻找同乡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和对归乡的期盼。

诗词解析:

  • 首句“韶石驰书岁屡终”,表达了诗人长期的孤独和期盼,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 第二句“浮湛渺渺听殷洪”,通过水波的声音,增强了诗中的孤寂感。
  • 第三句“长年苦望吾地涉”,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第四句“宁料它途马首东”,意外的转折,表达了诗人未曾预料的旅途。
  • 第五句“鸿雁又当辞瘴海”,通过鸿雁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
  • 第六句“孔鸾端合在高桐”,通过对孔鸾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高贵生活的向往。
  • 第七句“忽逢玉节春江上”,意外的美好时节,增添了诗中的喜悦。
  • 第八句“再拜题诗觅寓公”,表达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和对归乡的期盼。

意象分析:

  • 韶石:象征着诗人的孤独和期盼。
  • 浮湛渺渺:象征着诗人的孤寂和迷茫。
  • 鸿雁:象征着诗人的归乡愿望。
  • 孔鸾:象征着诗人对高贵生活的向往。
  • 玉节:象征着意外的喜悦和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韶石”指的是什么? A. 一种石头 B. 一个地名 C. 一种乐器 D. 一种植物

  2. 诗中的“鸿雁”比喻什么? A. 书信 B. 远行的人 C. 鸟类 D. 天气

  3. 诗中的“孔鸾”比喻什么? A. 高贵的鸟 B. 美丽的花 C. 珍贵的宝石 D. 高大的树

答案:

  1. B. 一个地名
  2. B. 远行的人
  3. A. 高贵的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
  • 王维的《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赵蕃的《因诚斋寄张三十叔》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蕃的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乙卯仲春丁奠毕作王颂一首呈承祭之王颂曰 遗徐端友寿母夫人 岩溪书堂登眺 徐朝奉诰命下走介贲纳径坂赋成 谢史计使寄建茗 谢高茶使遣饷头贡余 暇日领客登眺 为饶计使题 挽竹湖李端明 挽朱夫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聊以自况 戒期 嗟恻 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耐实 尸字头的字 层出迭见 临财苟得 丶字旁的字 攴字旁的字 麤饘 屮字旁的字 包含肆的词语有哪些 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我见犹怜 黍字旁的字 六畜兴旺 蔓草难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