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17:50
游轮走朱盖飞碧,路如羊肠山虎脊。
奇观多似九牛毛,尘服轻於一狐腋。
禅房借枕空函丈,野磴搘筇座盈尺。
阴崖日淡春杲杲,老树风悲秋索索。
丈人适意屡倾盖,舍者忘形或净席。
已浇茗碗揽文字,不捉冰纨冻絺绤。
饮中得仙思季真,方外分曹笑无奕。
棋锋未接已争遁,笔阵将收犹请益。
一生苦心太多事,半日闲身要投隙。
急呼隔水破烟艇,更着穿云蹑山屐。
晴峦阴障浅深尽,断渚连洲耦奇画。
愚公百念久灰冷,妄境多岐自冰释。
闭门终欲老石经,煮鼎无心转金液。
舁篮二子已能步,对影三人不邀客。
蝇头比富五顷田,蜗角犹宽一区宅。
饱谙世态轻速冠,脱略尘缘等遗舄。
已甘流落卧深林,肯作纷纭踏长陌。
紫阳峨峨百步近,白水粼粼一溪隔。
床头吟蛩已催候,枝上鸣蜩行削迹。
相期日日晓脂车,去待山头霜月白。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17:50
《夏日同伯氏毕裕之守一程国材游天宁登西山国》
作者:李弥逊 〔宋代〕
游轮走朱盖飞碧,路如羊肠山虎脊。
奇观多似九牛毛,尘服轻於一狐腋。
禅房借枕空函丈,野磴搘筇座盈尺。
阴崖日淡春杲杲,老树风悲秋索索。
丈人适意屡倾盖,舍者忘形或净席。
已浇茗碗揽文字,不捉冰纨冻絺绤。
饮中得仙思季真,方外分曹笑无奕。
棋锋未接已争遁,笔阵将收犹请益。
一生苦心太多事,半日闲身要投隙。
急呼隔水破烟艇,更着穿云蹑山屐。
晴峦阴障浅深尽,断渚连洲耦奇画。
愚公百念久灰冷,妄境多岐自冰释。
闭门终欲老石经,煮鼎无心转金液。
舁篮二子已能步,对影三人不邀客。
蝇头比富五顷田,蜗角犹宽一区宅。
饱谙世态轻速冠,脱略尘缘等遗舄。
已甘流落卧深林,肯作纷纭踏长陌。
紫阳峨峨百步近,白水粼粼一溪隔。
床头吟蛩已催候,枝上鸣蜩行削迹。
相期日日晓脂车,去待山头霜月白。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游览西山的情景,诗人和友人们乘船游览,沿途风景如画,路途曲折而险峻。奇妙的景色如同牛毛般繁多,尘世的衣服轻如狐狸的腋下。诗人与友人们在禅房中借枕而卧,野外的石阶上坐着,阴暗的山崖在春日的阳光下显得淡淡的,老树在风中发出秋天的悲鸣。老者心情愉快,频频举杯,饮者忘却形体,或许是净土中的闲适。饮茶时,诗人沉浸在文字的享受中,没有去碰触冰冷的丝绸。饮酒中获得了仙人的思绪,超脱凡尘,与友人们欢笑无拘。棋局未开便已争先退让,笔阵将收还请教益。诗人一生劳心太多,半日闲暇只想寻找投身于自然的缝隙。急急呼叫隔水的小船,继续穿云蹑山而行。晴朗的山峦在阴影中深浅交错,断岸与洲屿构成了一幅奇妙的画卷。愚公的心情久已冷却,幻想中的迷境如今已烟消云散。闭门欲老于书卷,煮鼎无心转动金液。两个孩子已能行走,与影子相伴的三人不邀他客。蝇头之富比五顷田地,蜗角之宽不及一处宅邸。饱经世态的诗人轻视浮华,抛弃尘缘等同于遗忘鞋履。已甘愿流落于幽深的森林,愿意在纷扰中踏上长长的小路。紫阳山高耸近在百步,白水潺潺一溪相隔。床头虫鸣已催促时光,树上的蝉鸣让人心烦。约定日日等候,待到山顶霜月白。
李弥逊,宋代诗人,具体生平不详,以诗作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风格清新自然。
诗作创作于夏天的游览活动中,作者与友人共同游玩西山,享受自然美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世事的淡泊心态。
这首诗以夏日游览西山为背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既有山水的壮丽,也有闲适的生活场景,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诗人在游览过程中,与友人们共饮共棋,渗透出一种自在与惬意的生活态度。诗歌的语言优美,意象生动,运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和对仗,使得整首诗的韵律感十足。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示了自然的奇妙,更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的超脱与淡泊。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思,是一首极具艺术价值的佳作。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的超脱和对友谊的珍视,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享受生活的态度。
诗中提到的“游轮”的颜色是:
A. 黑色
B. 红色
C. 绿色
D. 蓝色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世俗的态度?
A. 欲望
B. 淡泊
C. 争斗
D. 忧愁
诗中提到的“愚公”是谁的象征?
A. 执着与坚持
B. 智慧与聪明
C. 财富与权利
D. 享乐与安逸
答案:1.B 2.B 3.A
李白的《庐山谣》与李弥逊的《夏日同伯氏毕裕之守一程国》都描绘了自然风光,但李白的作品更倾向于豪放与奔放,而李弥逊则更注重细腻与闲适的生活态度,展现出两位诗人在主题和风格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