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横山》

时间: 2025-04-30 02:20:51

诗句

大小万竹望不见,上下牢岩过若飞。

红缀舞衣山踯躅,白裁玉版野蔷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20:51

原文展示:

大小万竹望不见,上下牢岩过若飞。
红缀舞衣山踯躅,白裁玉版野蔷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高耸的横山,茂密的竹林遮挡了视线,仿佛看不见竹子的尽头。山的上下岩石巍峨,像是在空中飞越。山间的踯躅花红艳似舞衣,野外的蔷薇花洁白如玉版。

注释:

  • 大小万竹:形容竹子众多且高大。
  • 牢岩:指的是坚固的岩石。
  • 过若飞:形容在山间穿行时的轻盈,仿佛飞翔。
  • 红缀舞衣:形容踯躅花的颜色鲜艳,像舞者的衣服。
  • 白裁玉版:比喻蔷薇花的洁白,像精美的玉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倓(公元1064年-公元1135年),字宗道,号养和,宋代诗人,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曾任职于朝廷。其诗作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融入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刘倓的游历途中,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山水景色的关注。

诗歌鉴赏:

《横山》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开篇以“大小万竹望不见”引入,便营造出一种幽深的自然氛围,竹林密布,使人感到如同置身于一个绿荫环绕的世界。这种浓密感不仅表达了自然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静与思考。

接下来“上下牢岩过若飞”的描写,则通过对山岩的刻画,传达出一种力量感和动感,仿佛诗人在山间穿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宏伟与雄浑。这种动静结合,极具画面感,让人仿佛能够听到风吹过岩石的声音,感受到大山的气息。

后两句则转向花卉的描写,“红缀舞衣山踯躅”与“白裁玉版野蔷薇”,用鲜艳的色彩和细腻的比喻,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雅致。红色的踯躅如同舞者的衣裳,生动地体现了春天的活力;而洁白的蔷薇则象征着纯洁与优雅,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赞美,表现了文人对自然的思考与哲理,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小万竹望不见:描绘了竹林的密集程度,让人感到茫茫竹海。
  2. 上下牢岩过若飞:形容在岩石间穿行的轻盈,传达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3. 红缀舞衣山踯躅:通过色彩的鲜明对比,突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4. 白裁玉版野蔷薇:以玉版比喻蔷薇的洁白,增添了诗歌的雅致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裁玉版”形象地将蔷薇花的洁白与玉相提并论,增强了表现力。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同时也反映出一种追求自由、宁静的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万竹:象征生机与繁茂,表达对自然的敬仰。
  • 牢岩:代表坚固与不屈,体现自然的力量。
  • 踯躅:象征春天的来临与生命力。
  • 蔷薇:象征纯洁与美丽,传达优雅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红缀舞衣”指的是哪种花? A. 蔷薇
    B. 踯躅
    C. 牡丹
    D. 兰花

  2. “上下牢岩过若飞”中的“牢岩”意指什么?
    A. 竹子
    B. 大山
    C. 固定的岩石
    D. 河流

  3. 这首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生活的烦恼
    B. 对自然的赞美
    C. 人际关系
    D. 对历史的思考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刘倓的《横山》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但刘倓更侧重于细腻的花卉描写,传达出一种优雅的诗意,而王之涣则通过高耸的楼阁展现了广阔的视野和历史感。两首诗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审美取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元曲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一丛花 游朱氏园亭 一丛花 寄答刘子清永新,时永新犹未解放 一丛花 又一体 一丛花 一丛花•闺情 一丛花 一丛花·放船 一丛花·看秧 一丛花 塘畔 一丛花 望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命俦啸侣 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受图 弸中彪外 四字头的字 思企 浓妆艳质 包含相的词语有哪些 鳥字旁的字 阳奉阴违 专权误国 一语中人 血字旁的字 巛字旁的字 案萤干死 病字头的字 包含拙的词语有哪些 即兴表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