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石笋行》

时间: 2025-05-09 16:55:03

诗句

君不见益州城西门,陌上石笋双高蹲。

古来相传是海眼,

苔藓蚀尽波涛痕。

雨多往往得瑟瑟,此事恍惚难明论。

恐是昔时卿相墓,立石为表今仍存。

惜哉俗态好蒙蔽,

亦如小臣媚至尊。

政化错迕失大体,坐看倾危受厚恩。

嗟尔石笋擅虚名,后来未识犹骏奔。

安得壮士掷天外,

使人不疑见本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6:55:03

原文展示

《石笋行》
作者:杜甫 〔唐代〕

君不见益州城西门,
陌上石笋双高蹲。
古来相传是海眼,
苔藓蚀尽波涛痕。
雨多往往得瑟瑟,
此事恍惚难明论。
恐是昔时卿相墓,
立石为表今仍存。
惜哉俗态好蒙蔽,
亦如小臣媚至尊。
政化错迕失大体,
坐看倾危受厚恩。
嗟尔石笋擅虚名,
后来未识犹骏奔。
安得壮士掷天外,
使人不疑见本根。

白话文翻译

你难道没有看到益州城西门外,
路边的石笋高高地蹲在那里。
古人相传这里是海的眼睛,
苔藓已经侵蚀了波涛的痕迹。
雨水多时常常发出瑟瑟的声音,
这件事情让人感觉恍惚,难以明了。
恐怕这是昔日卿相的墓,
立石为墓碑至今仍然存在。
可惜啊,世俗的状况容易蒙蔽双眼,
就像小臣对至尊的谄媚。
政治改革错误地偏离了大方向,
只能坐看倾覆而受到厚恩。
唉,这石笋享有虚名,
后人却不知道它依然骏奔。
怎么能让壮士把它掷向天外,
让人不再怀疑其本根呢?

注释

  • 益州:古代四川地区的名称。
  • 石笋:形似笋的石柱。
  • 海眼:传说中的海洋之眼,象征深邃与神秘。
  • 苔藓: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植物,象征时间的流逝。
  • 卿相墓:指的是过去的高官显贵的墓地。
  • 蒙蔽:被表象所迷惑,失去判断力。
  • 政化:政治改革或改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的诗作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个人的遭遇,关注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经历了国家的动荡和个人的困境,写下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深度的诗作。《石笋行》写于此时期,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历史遗迹的感慨。

诗歌鉴赏

《石笋行》是一首富有哲理和现实主义色彩的诗作。杜甫通过描绘益州城西的石笋,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石笋不仅是自然的象征,还是历史的见证,这种对比使诗的内涵更加丰富。诗中提到的“海眼”,象征着深邃的历史和无法探知的真相,而苔藓的侵蚀则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诗人在描绘石笋的同时,借此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他用“惜哉俗态好蒙蔽”一句道出了对现实的不满,揭示了小臣对权贵的谄媚和对社会真实面貌的无奈。最后,诗人以“安得壮士掷天外”引发读者思考,渴望有勇士能揭示真相,摆脱虚名的困扰,寻找本根的真实。这种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杜甫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君不见益州城西门,陌上石笋双高蹲。”:描绘石笋的高耸,暗示其历史的厚重。
    • “古来相传是海眼,苔藓蚀尽波涛痕。”:通过传说与现实的结合,表现时间的无情。
    • “雨多往往得瑟瑟,此事恍惚难明论。”:描绘雨声,映射内心的迷惘与不解。
    • “恐是昔时卿相墓,立石为表今仍存。”:怀疑石笋的真正来历,暗示历史的遗留。
    • “惜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批判社会风气,强调谄媚的危害。
    • “政化错迕失大体,坐看倾危受厚恩。”:反映政治的失误,表现对社会的不满。
    • “嗟尔石笋擅虚名,后来未识犹骏奔。”:强调虚名的无意义,暗示真实的重要性。
    • “安得壮士掷天外,使人不疑见本根。”:渴望有勇士揭示真相,反思历史的本质。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笋比作海眼,象征深邃的历史。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比如“雨多往往得瑟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石笋引发对历史、现实的思考,批判世俗的虚伪与政治的腐败,表达了对真实与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石笋:象征历史的沉重与虚名的荒诞。
  • 海眼:象征着深邃与不可知的真相。
  • 苔藓: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石笋行》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海眼”象征什么?

    • A. 自然景观
    • B. 深邃的历史
    • C. 人生的迷茫
  3. 诗人对社会风气的态度是?

    • A. 赞美
    • B. 批判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杜甫的《石笋行》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但杜甫更为沉重,关注社会现实,而李白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与豪放。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登崖州城作 谪岭南道中作 闾门即事 仆射陂醉归即事 临江仙 内乡寄嵩前故人 玉楼春 十二月六日二首 其二 江城子·旗亭谁唱渭城诗 老树 论诗三十首·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玄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斤字旁的字 老客 赤字旁的字 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黄字旁的字 吴口 包含岳的成语 包含犊的词语有哪些 狱事 天旋地转 悲痛欲绝 斑文 计无由出 诸白 反侧自安 見字旁的字 阐幽抉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