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4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44:34
有虞有宋双重华,两圣一心民一家。
绿针剌水农事起,重华愁早从此始。
黄云登场万宝秋,重华对天失却愁。
二十八年临玉座,太半光阴愁里过。
天颜忧喜丞相知,常平使者陈便宜。
倡为社仓首建溪,肝江吴札承君师。
伯霜仲雪发尔私,支奇雹魃手莫施。
活几侲子几冻黎,诏子又孙孙又子。
个是重华圣人意,无论十世百千世。
这首诗描绘了有虞和宋两个朝代的繁荣,强调了两个圣人(即统治者)一心为民的情怀。诗中提到农事的兴起及其带来的忧愁,暗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秋天的黄云映衬着丰收的景象,但重华却对此心怀忧虑。经过二十八年的统治,诗人感叹光阴在忧愁中流逝。提到丞相与常平使者之间的默契,表现了政府对民生的重视。同时,倡导社仓建设,寄托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提出无论世代变迁,重华的圣人之志始终不变。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脱俗,尤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民生。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需要重视农事和民生的关键时刻。诗人以其深厚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怀,表达了对民众生活的关注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这首诗以其浓厚的历史感和对民生的深刻洞察,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开篇提到有虞和宋两个朝代的双重华丽,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未来的期许。通过描绘农事的兴起,诗人揭示了农业对国家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秋天丰收的季节,带出了一种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在诗中,重华的忧愁似乎贯穿始终,象征着统治者对民生的无尽关切。诗人通过“二十八年临玉座”的感慨,表现出时间的无情与责任的沉重。尽管有丞相和使者的辅佐,国家的安宁依然是情感的重心。
最后,以“无论十世百千世”的坚定信念,表达了重华的理想与愿景,展现出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强调统治者对民众的关怀与责任,表现出对社会安定与繁荣的美好向往,寄托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
诗中提到的两个朝代分别是什么?
诗人对统治者的态度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社仓”主要是为了保障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