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5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5:02
怪菌歌
作者:杨万里 〔宋代〕
雨前无物撩眼界,
雨里道边出奇怪。
数茎枯菌破土膏,即时便与人般高。
撒开圆顶丈来大,一菌可藏人一个。
黑如点漆黄如金,第一不怕骤雨淋。
得雨声如打荷叶,脚如紫玉排粉节。
行人一个掇一枚,无雨即阖有雨开。
与风最巧能向背,忘却头上天倚盖。
此菌破来还可补,只不堪餐不堪煮。
在雨前什么都没有,眼前的景象显得空旷;
在雨中路边却冒出了奇特的东西。
几根枯菌破土而出,高得和人差不多。
它们的圆顶像丈许大,可以藏下一个人。
黑色如漆,黄色如金,最重要的是不怕骤雨的浇淋。
雨声如同打在荷叶上,脚步轻轻如同紫玉般细腻。
路过的行人每人捡起一枚,没下雨时它闭合,有雨时则展开。
与风最为灵巧,可以随风而动,忘却了头顶的天空。
这种菌虽然破土而出,还可以补充,但可惜不能食用,也不能煮。
杨万里(1180年-1235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代表了宋代山水田园诗的风格。他以清新的语言、细腻的观察和深邃的思考而受到后人的推崇,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富有生活气息。
《怪菌歌》写于南宋时期,正值杨万里游历山水之间,观察自然生物的时节。此时,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使他能捕捉到细微之处的变化,表现了他对自然界的深切热爱和人生态度。
《怪菌歌》是一首颇具生动性和趣味性的诗作,杨万里通过对雨前雨后的细腻观察,展现了自然界中不为人知的奇妙景象。全诗以“菌”为中心,从它的外形、颜色、特性等展开描写,既生动又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诗的开头便以“雨前无物撩眼界”引入,说明在干旱的天气中看不到什么生物,随后转到“雨里道边出奇怪”,揭示了雨后大自然的变化,也暗示了生命的顽强与多样性。接着,诗人描绘了那些“枯菌”的生长情景,甚至与人同高,展现了其庞大的身躯。
在颜色的对比上,“黑如点漆黄如金”的描写,使人感受到菌体的神秘与美丽。诗中提到“与风最巧能向背”,展现了这些小生物在自然力量前的灵巧与应变,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隐含了对生命智慧的赞美。
整首诗在生动描述中透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同时,诗中“此菌破来还可补,只不堪餐不堪煮”的结尾,虽是感叹,但也暗示了人们与自然的关系:有些自然的馈赠并不适合人类的使用,但依然值得珍惜。
诗歌通过对自然中奇特生物的描写,表现了对生命的赞美与对自然的敬畏。它反映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与思考,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诗中“黑如点漆黄如金”中的“黑”和“黄”分别指代什么?
A. 颜色
B. 形状
C. 大小
答案:A
诗中提到的“无雨即阖有雨开”是什么意思?
A. 菌类在雨天时会闭合
B. 菌类在雨天时会展开
C. 菌类在任何天气下都不变
答案:B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A. 描述自然现象
B. 表达对生命的赞美与思考
C. 讲述个人的旅行经历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