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谢安国韵》

时间: 2025-04-30 15:18:43

诗句

虎豹嗔人上九关,不妨拄笏看云山。

家声元是封胡后,人物还如晋宋间。

解组闻公真有意,折腰顾我亦可颜。

故园无地开三径,敢说归耕是等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8:43

原文展示:

虎豹嗔人上九关,不妨拄笏看云山。家声元是封胡后,人物还如晋宋间。解组闻公真有意,折腰顾我亦可颜。故园无地开三径,敢说归耕是等閒。

白话文翻译:

虎豹怒视着人们攀登九重关,但不妨碍我拄着笏板欣赏云山。家族声望源自封侯之后,人物风采依旧如晋宋时期。听说您解下官职真是有意,弯腰看我也无妨。故园已无地可开辟三条小径,岂敢说归隐是等闲之事。

注释:

  • 虎豹嗔人:比喻权贵或困难重重。
  • 九关:指极高的关口,比喻艰难险阻。
  • 拄笏看云山:形容闲适自在,不受世俗束缚。
  • 家声元是封胡后:家族声望源自古代封侯的荣耀。
  • 晋宋间:指晋朝和宋朝之间,这里比喻高雅的文化氛围。
  • 解组:指辞去官职。
  • 折腰:弯腰,表示谦卑或尊敬。
  • 三径:指归隐后的小径,典出《归去来兮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其诗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此诗可能是在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王炎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或是受到某位朋友辞官归隐的启发而作,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家族荣耀的自豪。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官场的险恶和归隐的自在,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虎豹嗔人上九关”描绘了官场的险恶,而“不妨拄笏看云山”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后两句通过对家族荣耀的自豪和对归隐生活的渴望,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自由的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虎豹嗔人上九关:以虎豹比喻权贵,九关比喻官场的艰难。
  2. 不妨拄笏看云山:即使官场险恶,诗人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欣赏自然美景。
  3. 家声元是封胡后:诗人自豪于家族的荣耀,源自古代封侯的荣耀。
  4. 人物还如晋宋间:诗人自比晋宋时期的高雅人物,保持高洁的品质。
  5. 解组闻公真有意:听说某人辞官,诗人对此表示赞赏。
  6. 折腰顾我亦可颜:即使弯腰谦卑,诗人也愿意接受。
  7. 故园无地开三径:诗人渴望归隐,但现实条件不允许。
  8. 敢说归耕是等閒:诗人认为归隐并非易事,需要勇气和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虎豹嗔人”比喻权贵,“九关”比喻官场的艰难。
  • 对仗:如“家声元是封胡后,人物还如晋宋间”。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保持内心宁静和高洁品质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虎豹:象征权贵和官场的险恶。
  • 九关:象征官场的艰难。
  • 云山:象征自由和宁静的生活。
  • 三径:象征归隐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虎豹嗔人”比喻什么? A. 自然界的危险 B. 官场的权贵 C. 社会的困难 D. 个人的挑战

  2. “拄笏看云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官场的厌倦 B. 对自然的喜爱 C. 对自由的向往 D. 对家族的自豪

  3. 诗中“三径”象征什么? A. 官场的道路 B. 归隐的生活 C. 家族的荣耀 D. 社会的责任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表达了归隐田园的愿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王炎的《和谢安国韵》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都表达了归隐的愿望,但王炎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家族荣耀的自豪。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有助于理解归隐主题的诗歌。

相关查询

峡州东山 秋思 邻曲小饮 物外杂题 爱闲 读苏叔党汝州北山杂诗次其韵 南塘晚步记邻里语 晨起待子聿归 春日绝句 梅雨初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搔首不知痒处 京辇之下 妙策神谋 鼻字旁的字 地理位置 七略 旡字旁的字 包含把的成语 鳥字旁的字 包含硝的词语有哪些 甘字旁的字 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效慕 爿字旁的字 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魁黠 乌鸟之情 争驰 东完西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