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3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38:06
洞仙歌(寿刘帅)
作者:熊子默 〔宋代〕
春逢花好,一笑长相见。
令似当年徊仙苑。
况歌翻桃叶,香绕莱衣,
须信道,人与千秋共远。
不妨留绛节,看即沙堤,
玉笋班高侍金辇。
问人间缘底事,犹欠河清,
须妙手鸿钧一传。
待整顿乾坤却归来,
唤舞鹤翔云,洞天游伴。
春天来了,花儿正好,一笑之间又相见,
仿佛像当年在仙苑中徘徊。
更何况歌声在桃叶上翻飞,香气环绕着莱衣,
必须相信道理,人与千秋可以共同远行。
不妨留下一点绛节,看看那沙堤,
玉笋般的高班侍奉金辇。
问人间的缘由是什么,依然欠缺河水清澈,
需要高明的手段来传递。
等待整理好乾坤再回来,
呼唤舞鹤在云中翱翔,洞天游伴。
作者介绍:
熊子默,字子默,宋代诗人,擅长于写道教题材的诗词。他的作品常常融入自然与人生哲理,追求一种超然的境界。
创作背景:
《洞仙歌》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追求隐逸和道教文化兴盛的时期。诗中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洞仙歌》是一首具有浓厚道教色彩的诗,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的开头以“春逢花好”引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暗示着万物复苏、希望的到来。“一笑长相见”则传达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切感,仿佛时光倒流回到当年。接下来的描绘中,桃叶翻转,芳香四溢,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生机。
诗中“须信道,人与千秋共远”强调了道教的理念,认为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追求更高的境界。在对人间事物的思考中,提到“犹欠河清”,暗示着现实中的种种不如意与追求的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
最后,诗人在希望整顿乾坤后再归来的意象中,展示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呼唤着自由与理想的生活。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充满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和高尚情操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仙苑”象征什么?
A. 美好的自然
B. 人间的繁华
C. 仙人居住的地方
D. 历史的回忆
“须信道,人与千秋共远”表达了什么思想?
A.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B. 对道理的追求与信仰
C. 自然的变迁
D. 对现实的逃避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