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和天童僧惠杲书记袖诗来访三首》

时间: 2025-05-07 08:33:24

诗句

省话何须吞炭瘖,安贫便是直钩心。

看来世事真飘瓦,笑杀时流重注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3:24

原文展示:

省话何须吞炭瘖,安贫便是直钩心。
看来世事真飘瓦,笑杀时流重注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与其吞吞吐吐,不如干脆说出我的心声;安于贫困就是我内心的真实写照。看起来世间的事情就像浮云一样不可靠,真是可笑,那些追逐金钱的人竟然如此执着。

注释:

  • 省话:指省略话语,直接表达。
  • 吞炭瘖:吞咽炭火而哑口无言,形容含蓄难言。
  • 安贫:安于贫穷,心态平和。
  • 重注金:重视金钱,形容对财富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字宗弼,号澹庐,生平不详。其作品多反映士人对世态人情的观察和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白话易懂的方式表达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逐渐发展,物欲横流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对比安贫与追逐金钱的世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与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引人深思。开头“省话何须吞炭瘖”,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态度,强调直接表达的必要性,反映出一种对世俗繁杂的厌倦。接着“安贫便是直钩心”,诗人以“安贫”自喻,展现出一种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和真实。

后两句通过比喻“世事真飘瓦”,形象地描绘了世事的无常和虚幻,揭示了人们对财富的执着是多么可笑。最后一句“笑杀时流重注金”则是在对当时社会追逐金钱现象的讽刺,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风气的不屑。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物质追求中迷失自我的现象,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省话何须吞炭瘖:诗人质疑那些含蓄表达的人,认为直接表达更为重要。
  • 安贫便是直钩心:诗人表示自己安于贫困,内心真实而坦率。
  • 看来世事真飘瓦:世间事物虚幻不实,如同飘浮的瓦片。
  • 笑杀时流重注金:对追逐金钱的时流表示讽刺和不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世事比作“飘瓦”,形象生动。
  • 对比:通过安贫与重注金的对立,突出诗人思想的深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物质追求的批判,强调内心的真实和宁静,提倡直率的表达。

意象分析:

  • 省话:代表直接沟通的态度。
  • 安贫:象征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 飘瓦:象征世事的无常和虚幻。
  • 注金:象征对物质财富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省话何须吞炭瘖”意为: A. 吞咽炭火
    B. 直接表达
    C. 含蓄难言
    D. 安于贫困

  2. 诗中“重注金”指的是: A. 追逐金钱
    B. 享受生活
    C. 安于贫困
    D. 对金钱不屑

  3. 诗人对世间事物的看法是: A. 真实可靠
    B. 虚幻无常
    C. 重要
    D. 无所谓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陈著的对比显示了不同的情感诉求。
  • 杜甫《登高》:同样反映了对时代的感慨,但更注重历史和个人命运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诗词曲赋入门》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湖州三里桥取道德清 二月十九日度大庾岭题云封寺四首 送詹进卿大监出宣城 过金台望横山塔 塘闸 谒范参政并赴袁起岩,郡会坐中炽炭周围,遂 省中直舍因敲新怀周元吉三首 晨炊旱塘 送乡僧德璘监寺缘化结夏归天童山二首 和周仲容春日二律句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韦革 包含舞的词语有哪些 嚣风遂行 扼腕兴嗟 麥字旁的字 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尢字旁的字 夏虫疑冰 飠字旁的字 劳动模范 辰字旁的字 道旁苦李 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毛字旁的字 脏字 马去马归 慎终如始 结缔组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