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0:4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0:46:04
膳夫奉职献芳滋。
不麛不夭咸以时。
调甘适苦别渑淄。
其德不爽受福厘。
于焉逸豫永无期。
这首诗描绘了膳夫在职务上奉献美味佳肴的情景。他们提供的食物既不奢华也不短缺,恰到好处,滋味调和,适合各种口味。这里强调了食物的调配和烹饪的技艺,反映了对于饮食的重视。诗中提到的“其德不爽,受福厘”,意指他们的德行没有缺失,因此能够享受长久的福泽与安乐。
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所传达的对饮食的重视和对膳夫角色的尊重,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食物和饮食文化的重视。在古代,饮食不仅关乎生存,更关乎礼仪和个人品德。
沈约(441—513年),字景仁,号景山,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善于诗词,尤其以赋、诗见长。他的作品多描绘当时的社会风情,反映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梁三朝雅乐歌》是沈约在梁朝时期所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饮食文化和膳食礼仪的重视。这首诗描绘了膳夫的奉献精神,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膳夫工作的细致描绘,展现了饮食文化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诗的开头就以“膳夫奉职献芳滋”引入,直接点明了主题,强调了膳夫的职责与奉献。接下来的“不麛不夭咸以时”,则表现出饮食的适度与时令,传达出一种追求平衡与和谐的生活理念。
诗中“调甘适苦”一语,体现了对食物调配技艺的重视,展现了人们对饮食美学的追求。接着“其德不爽受福厘”则是对膳夫所具备的品德的肯定,暗示着良好的品德与长久的福气是相辅相成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膳夫的辛勤劳作,也反映了古人对饮食的重视与尊重。通过对饮食的描写,沈约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是对精神与道德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膳夫奉职献芳滋”中的“膳夫”指的是:
A. 厨师
B. 服务员
C. 负责准备食物的工作人员
D. 食客
“不麛不夭咸以时”中的“麛”意指:
A. 奢华
B. 丰富
C. 贫乏
D. 短缺
诗中提到的调配食物的方式是:
A. 只做甜食
B. 只做咸食
C. 调整甘苦
D. 不做任何食物
答案:
与王维的《终南山》相比,两首诗都强调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但沈约更侧重于饮食文化的细致描绘,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观与心灵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