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怀》

时间: 2025-05-02 05:57:38

诗句

寒入梧桐万树霜,天涯回首独堪伤。

风前画角吹残月,海上金戈蔽夕阳。

北去程途多壅隔,南来时事尽仓忙。

风尘满目堪流涕,草奏无因入帝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7:38

原文展示:

寒入梧桐万树霜,
天涯回首独堪伤。
风前画角吹残月,
海上金戈蔽夕阳。
北去程途多壅隔,
南来时事尽仓忙。
风尘满目堪流涕,
草奏无因入帝乡。

白话文翻译:

寒意侵入梧桐树,万树霜白令人心伤。
在天涯回首往事,独自感到无限惆怅。
风中画角声声吹来,映衬着残月的幽怨。
海上战戈遮蔽了夕阳,令人感受到战乱的阴影。
北去的路途多阻碍,南来时事忙得不可开交。
风尘满眼令人悲伤,草木奏乐却无缘进入帝乡。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指寒冷的气候。
  • “梧桐”:一种树木,常用于象征孤独和伤感。
  • “天涯”:形容遥远的地方。
  • “画角”:一种乐器,常用于古代乐曲中。
  • “金戈”:指军器武器,象征战乱。
  • “尘”:指尘土,象征世间的纷扰与苦恼。
  • “帝乡”:指理想中的美好地方或故乡。

典故解析

  • “帝乡”常被用来指代理想的归宿或故乡,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良珍,明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而闻名。生平虽不详,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秋怀》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战乱不断的时期,诗人可能是在经历了这些动乱后,感受到对家乡和往昔的深切怀念,情感真挚而沉重。

诗歌鉴赏:

《秋怀》是一首充满秋意与思乡情怀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寒冷的梧桐树和万树霜白,营造出一种萧瑟的秋景,传达出孤独与伤感的情绪。首句“寒入梧桐万树霜”不仅描绘了秋天的严寒,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凄凉。接着,诗人回望天涯,感受到无法摆脱的伤感,仿佛在追忆昔日的美好时光。

第三、四句中,乐器的声响与残月的映衬,形成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而“北去程途多壅隔,南来时事尽仓忙”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无奈与忙碌,体现了对故乡的渴望却又无法实现的矛盾心情。最后两句,风尘满目,草木奏乐却无缘入帝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理想之地的向往与现实的困境。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意象丰富,表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故乡的无限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入梧桐万树霜”:寒冷的气息渗透进梧桐树,满树霜白,营造出凄凉的秋景。
  2. “天涯回首独堪伤”:在遥远的天涯回望,内心充满了惆怅与伤感。
  3. “风前画角吹残月”:风中传来的乐声与残月相映成趣,增添了诗的悲凉气氛。
  4. “海上金戈蔽夕阳”:战斗的金戈遮蔽了夕阳,象征着战乱的阴影。
  5. “北去程途多壅隔”:北上的路途充满阻碍,暗示了现实的困苦。
  6. “南来时事尽仓忙”:南来的事物却忙得不可开交,表达了生活的繁忙与无奈。
  7. “风尘满目堪流涕”:满眼的风尘让人忍不住流泪,体现了痛苦的情感。
  8. “草奏无因入帝乡”:草木的乐声却无缘带我进入理想的故乡,表达对理想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北去程途”与“南来时事”,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金戈”比作遮蔽夕阳,形象地传达出战乱的威胁。
  • 拟人:草木奏乐,赋予了草木以生命,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寄托。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秋天的寒冷和伤感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渴望。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反映,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霜:象征着孤独与伤感。
  • 梧桐:常用于表达思乡与凄凉。
  • 画角:代表乐声中的忧伤情感。
  • 夕阳: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短暂。
  • 风尘:代表世俗的纷扰与烦恼。
  • 草木:象征自然的生命与诗人的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画角”是指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植物
    • C. 一种风景
  2. 诗人在诗中表现了对哪个地方的思念?

    • A. 北方
    • B. 帝乡(故乡)
    • C. 南方
  3. “风尘满目堪流涕”中“风尘”指的是什么?

    • A. 风和尘埃
    • B. 生活的繁忙与痛苦
    • C. 自然现象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的《春望》:体现了对时局的忧虑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可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两者都涉及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但《秋怀》更加强调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思乡情怀,而《鹿柴》则表现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境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研究古诗词的经典书籍。
  • 《明代文学史》 - 介绍明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著作。
  • 《诗经》 - 了解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

相关查询

过龟山 迟往泉店杀麦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春日寄内 送柳子玉 登嵩山十首 将军柏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十五无言亭 次韵柳子玉谪官寿春舟过宛丘见寄二首 石盆种菖蒲甚茂忽开八九华或言此华寿祥也远因生日作颂亦为赋此 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三首 韩康公挽词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刀字旁的字 丨字旁的字 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吞声饮恨 尢字旁的字 为结尾的成语 粟粒 父母国 包含雇的词语有哪些 投戈讲艺 匝地 大人君子 怒火冲天 怨军 府卫 衣字旁的字 麦字旁的字 席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