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2:36
庭下乱生春草花,
夭红不称野人家。
漫开漫落无人折,
留得孤根数寸槎。
在庭院下,春天的草和花纷乱地生长,
那娇艳的红色花朵与乡村人的家园不相称。
花开花落无人去采摘,
只剩下孤零零的根茎,留在这儿几寸长。
这首诗并没有引用特定的典故,但从“夭红”和“无人折”可以看出,诗人表达了一种对美的无奈与孤独的情感。这种情感与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美丽与凋零”、“孤独与无奈”主题相呼应。
沈辽,字仲谋,号白山,宋代诗人。沈辽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细腻情感,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的深思。
这首诗作于宋代,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对春天的欣赏以及对美好事物无常的感慨。
沈辽的《庭下》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天的庭院景象。诗的开头“庭下乱生春草花”便引入了春季的生机,草花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自然的美丽。然而,紧接着的“夭红不称野人家”却暗示了这种美丽的不合时宜,仿佛在说,这种娇艳的花朵并不适合乡村的简单生活,形成了一种美与环境的不协调。
接下来的“漫开漫落无人折”,展现了一种自然的沉默与孤独,花开的美丽与凋零的无奈并存,似乎在暗示着美好的事物总是容易被忽视与遗忘,正如那无人采摘的花朵。最后一句“留得孤根数寸槎”更是将这种孤独感推向高潮,孤根的存在象征着生命的倔强与坚韧,然而又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整首诗在描写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既有对美的赞美,又有对无常的感慨,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通过对春草花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中“庭下乱生春草花”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夭红不称野人家”中“夭红”指的是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留得孤根数寸槎”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可以将沈辽的《庭下》与王维的《鸟鸣涧》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王维的诗更注重静谧与和谐,而沈辽则在自然美中渗透了孤独与无奈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