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7:03
子肃再赴戚总戎所未至死于都下
作者: 徐渭 〔明代〕
幕中宾客盛文词,
幕府黄金客再持。
共拟归来作生计,
不堪老去哭相知。
一春绿草飞蝴蝶,
千里黄沙暗鼓鼙。
两地分明谁苦乐,
游魂莫遣到家迟。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心中对离别与再聚的感慨。诗中描写了宴会上的宾客,满口文采,显示了繁华的景象;然而,他们却共同计划着如何在外生存,老去时却只能悲伤地追忆故友。春天的绿草与蝴蝶共同飞舞,千里之外的黄沙上隐约传来鼓声。两地分明的分离,让人不得不思考谁在享乐,谁又在受苦,游荡的灵魂不应被延误归家。
徐渭,字子静,号青藤,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他在诗歌、戏曲及绘画等多个领域均有造诣,尤其以狂放不羁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著称。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离别、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宴会和离别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反思。开头的“幕中宾客盛文词”,让人感受到一种繁华与热闹的氛围,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未来生活的忧虑与无奈。诗人在对话中透露出一种对生计的焦虑,尤其是对老去的恐惧,体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与无奈。
接下来的意象“春绿草飞蝴蝶”与“千里黄沙暗鼓鼙”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春天的生机,后者则暗示了战乱的沉重。通过这种对比,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揭示了现实的残酷与无奈。
最后的“游魂莫遣到家迟”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游魂的意象象征着漂泊与不安,表达了诗人对归属感的渴望和对故友的怀念。这首诗在情感上层次分明,意象丰富,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苦乐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宴会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存与归属的深刻思考,揭示了繁华背后的人生苦乐,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与对生活的忧虑。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徐渭
C. 杜甫
D. 白居易
“游魂莫遣到家迟”中的“游魂”指的是什么?
A. 诗人
B. 流亡者的灵魂
C. 动物
D. 没有特定含义
诗中提到的“千里黄沙”暗示了什么?
A. 美好的未来
B. 战争的动荡
C. 自然的景象
D. 生活的安宁
徐渭与王维的作品均涉及离别与思乡的主题,但徐渭的诗更为直接且具有时代背景的深刻反思,而王维的诗则多了一份自然与哲理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