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1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6:04
曾看梳头傍玉台,
后堂春晓曲屏开。
重寻未省乘鸾去,
只道羞郎不出来。
我曾在玉台旁边看她梳头发,
在后堂春天的晨曦中,屏风轻轻打开。
再次寻找,却不记得她乘着鸾鸟离去,
只以为她是因为羞怯而不愿出来见我。
作者介绍
高启(约 1336-1374),字季和,号静庵,明代初期诗人。他是明代诗坛的杰出代表之一,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复兴的时期。高启的诗歌常反映个人情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当时的社会风气与个人经历,展现了对爱情与美的追求。
《效香奁体二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情感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一位女子的深情回忆与思念。开头的“曾看梳头傍玉台”,引导读者进入一个优雅而私密的空间,仿佛看到一位女子静静梳理着秀发,展现出一种温柔的美。接着“后堂春晓曲屏开”,将时间推向春天的清晨,创造出一种静谧而舒适的氛围,屏风的开启象征着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而后“重寻未省乘鸾去”,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似乎在追寻着那段美好的记忆,却发现自己已无法再回到当时的情景。最后一句“只道羞郎不出来”,则透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与无奈,女子的羞怯使得情感的交流变得更加复杂,也暗示了人际关系中的微妙与脆弱。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向往与思考,呈现出了一幅美丽而富有情感的画面,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好交织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展现了爱情的美好与脆弱,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深切怀念,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曾看梳头傍玉台”所描绘的场景是?
A. 春天的晨曦
B. 女子梳头的画面
C. 后堂的景象
D. 幽静的山林
“重寻未省乘鸾去”中的“乘鸾”象征什么?
A. 逃避
B. 美好与高贵
C. 忍耐
D. 遗忘
诗中的“羞郎”指的是?
A. 害羞的女子
B. 害羞的少年
C. 害羞的鸟
D. 害羞的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高启的《效香奁体二首》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过往的思念,但高启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展现了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与孤独感。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通过意象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