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蔡仲平察院中秋》

时间: 2025-04-25 22:32:07

诗句

素魄经秋分外明,桂枝浓傍蕊渊清。

人寰散影千山白,愁绝村村砧杵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32:07

原文展示:

素魄经秋分外明,桂枝浓傍蕊渊清。人寰散影千山白,愁绝村村砧杵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夜明亮的月光,浓密的桂花枝旁映衬着清澈的蕊。而在人间,白色的月影散落在千山万岭之间,村庄里,忧愁的声音伴随着砧板和杵的撞击声,显得格外凄凉。

注释:

  • 素魄:指明月,素白的影子。
  • 桂枝:指桂树的枝桠,象征中秋的气息。
  • 渊清:形容水面清澈,也比喻环境清幽。
  • 人寰:人间,指世俗世界。
  • 散影:指月光的影子散落。
  • 砧杵鸣:砧板和杵的声音,指农村的生活场景。

典故解析:

  •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月亮节日,象征团圆和思念。
  • 桂花:与中秋密切相关,代表着丰收和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秋时节,诗人可能在思乡的情绪中写下,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人间离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中秋明月的美丽与人间的愁思,开头两句描绘了明亮的月光和桂花的浓郁,意象清新而富有诗意,仿佛让人沉浸在秋夜的宁静与美好之中。随后两句则转向现实,反映了人间因思念而产生的忧愁,结合了自然与人情的对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突显出中秋节的团圆与离散的矛盾。

诗人通过“人寰散影千山白”的描写,展现了月光在大地上洒下的银色光辉,千山万岭因月光而显得宁静而空旷,进一步强化了孤寂的情感。最后一句“愁绝村村砧杵鸣”则把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农村的生活场景与亲人的思念交织,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奈与惆怅。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透出淡淡的哀愁,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和人情的细腻观察与深邃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素魄经秋分外明:月亮在秋季显得格外明亮。
  2. 桂枝浓傍蕊渊清:浓密的桂枝在清澈的水边显得格外动人。
  3. 人寰散影千山白:人间的月影在千山之间散落,显得清冷。
  4. 愁绝村村砧杵鸣:村庄里传来的砧板和杵的声音,伴随着愁苦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月亮、桂树、村庄等意象,形成了浓厚的秋天气氛和人情味。
  • 比喻:将月亮比喻为“素魄”,增强了其清晰明亮的特点。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中秋时节的自然美和人间离愁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的深刻感悟,强调了团圆与思念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 素魄:象征明亮和纯洁,表现出中秋的清澈。
  • 桂枝:象征着丰收和美好,代表了传统节日的气氛。
  • 砧杵鸣:象征着农村的生活节奏,传达出对家乡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素魄”指的是什么?

    • A. 太阳
    • B. 明月
    • C. 星星
    • D. 云彩
  2. 诗中提到的“砧杵鸣”指的是什么?

    • A. 农村的生活声音
    • B. 城市的喧闹
    • C. 风吹的声音
    • D. 动物的叫声
  3.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悲伤
    • C. 愤怒
    • D. 平静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水调歌头》 苏轼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是描写月亮与思乡,但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感。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月亮引发对人生的哲思,情感更加深邃和复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古诗词研究论文与书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明日复雨排闷 晚秋农家 醉书秦望山石壁 夜坐灯灭戏作 夜梦从数客雨中载酒出游山川城阙极雄丽云长 城北青莲院方丈壁间有画燕子者过客多题诗予 闲游 自诒 幽居 三峡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屏絶 行言 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气字旁的字 玉减香消 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王杨卢骆 角字旁的字 声泪俱下 危急存亡之时 辽廓 鬼字旁的字 工字旁的字 冰洁渊清 叠合 聿字旁的字 饔飧不饱 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