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3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37:23
日观卜先征,时巡顺物情。
风行未备礼,云密遽飘霙。
委树寒花发,萦空落絮轻。
朝如玉已会,庭似月犹明。
既睹肤先合,还欣尺有盈。
登封何以报,因此谢功成。
这首诗描绘了雪的降临,诗人借用“日观卜先征”表达天象变化的征兆,随着时光的推移,万物的情景也随着变化而变化。风吹来,寒冷的雪花尚未准备好迎接礼仪,厚厚的云层突然间飘洒起雪霰。树木上寒冷的花朵绽放,轻盈的雪絮在空中徘徊。早晨的景象如同玉石般凝重,而庭院却似月光般明亮。既然看到了这雪的意象,自然心中满是欣喜。登高望远又能如何回报这美好的景象,因此我在此表达对功成的感谢。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感悟,展示了唐代诗人对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考。
李隆基(685年-762年),唐代皇帝,亦称唐明皇。他在位期间国势强盛,文化繁荣,诗词创作成就斐然。李隆基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作品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观。
《喜雪》创作于唐代一个冬天,李隆基在即位后,国力强盛,心情愉悦,目睹自然之美,借此抒发内心的喜悦和对自然的赞美。
《喜雪》是一首充满生机与灵动的诗作,诗中通过对雪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愉悦。开篇便以“日观卜先征”引入,表明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天象的尊重。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寒风与雪霰的景象,给人一种未备礼仪的自然韵律。树上寒花的绽放与空中轻盈的雪絮相映成趣,展现了冬天的独特魅力。诗的后段描绘了早晨的清丽景象,庭院如月光般明亮,带来一种宁静与和谐。最后一句“因此谢功成”则是对这一切美好景象的感恩,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喜爱。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自然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冬季雪景的喜悦与赞美。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景象的赞美与感恩,表达了诗人对冬季雪景的喜悦,以及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欣赏。
《喜雪》的作者是谁?
“日观卜先征”中的“日观”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霙”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