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0: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0:58
拂曙辟行宫,寒皋野望通。
繁云低远岫,飞雪舞长空。
赋象恒依物,萦回屡逐风。
为知勤恤意,先此示年丰。
清晨拂晓时分,离开行宫,
在寒冷的野外眺望远方。
密布的云层低悬于远山,
飞舞的雪花在辽阔的天空中飘荡。
赋予万物形象的本质,
时常伴随着风的旋转而回旋。
为了显现对丰年的关怀,
提前以此来示意农作物的丰收。
此诗展现了唐代皇帝李隆基对自然景象的观察与思考。在古代,雪被视为吉祥的象征,预示着来年的丰收。诗中所描绘的寒冷与雪景,以及与自然的和谐,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农业丰收的重视。
李隆基(685年-762年),即唐明皇,是唐朝的一位著名皇帝,因其政治才能和文化成就而受到后世称颂。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统治者,还是一位热爱诗歌的文人,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野次喜雪》创作于李隆基在位期间,正值安史之乱前夕,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丰收的期望和对民生的关怀。
《野次喜雪》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引人注目。整首诗通过描绘雪景,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农田丰收的期盼。首句“拂曙辟行宫”描绘了清晨时分的宁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亲近感;“寒皋野望通”则勾勒出一幅开阔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胸怀的辽阔;接下来的“繁云低远岫,飞雪舞长空”不仅描绘了雪花飞舞的美景,也暗示了冬季的严寒。最后两句通过“赋象恒依物,萦回屡逐风”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反映了李隆基对农业的重视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雪景,表达了作者对丰收的期待和对民生的关心,展现了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浓厚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野次喜雪》的作者是谁?
诗中“飞雪舞长空”表达了什么意象?
诗中提到的“勤恤意”指的是什么?
与李白的《夜泊牛津》相比,李隆基的《野次喜雪》更注重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的结合,展示了不同的审美取向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