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6:55
过晋阳宫
作者: 李隆基 〔唐代〕
缅想封唐处,实惟建国初。
俯察伊晋野,仰观乃参虚。
井邑龙斯跃,城池凤翔馀。
林塘犹沛泽,台榭宛旧居。
运革祚中否,时迁命兹符。
顾循承丕构,怵惕多忧虞。
尚恐威不逮,复虑化未孚。
岂徒劳辙迹,所期训戎车。
习俗问黎人,亲巡慰里闾。
永言念成功,颂德临康衢。
长怀经纶日,叹息履庭隅。
艰难安可忘,欲去良踟蹰。
回想起唐朝的盛世,实际上是我们建立国家之初的情景。
俯瞧伊晋的土地,仰望天空中的星辰。
井邑之中,龙腾跃起,城池里,凤凰在飞翔。
林塘依旧是丰沛的泽水,台榭仿佛是昔日的居所。
运势是好是坏,命运的符号在此时变幻。
回顾承接了伟大事业,心中总是充满忧虑与不安。
更担心威势不足,又忧虑化解尚未成功。
难道只是在这里白白留下痕迹,期盼能训练军队。
习俗向百姓请教,亲自巡察安慰乡里。
永远铭记成功的伟业,歌颂德行在繁荣的街道。
长久怀念治理国家的日子,叹息在庭院的角落。
艰难的时光怎能忘却,想要离去却又踟蹰不前。
作者介绍:李隆基,唐朝的第三位皇帝,年号天宝,是唐玄宗。他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鼎盛,尤其是对艺术和诗歌的支持,使得这一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隆基晚年,怀念唐朝建立初期的辉煌与安定,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不安。诗中反映出他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和对百姓安危的关心。
《过晋阳宫》是一首怀古抒情的诗,从开头的“缅想封唐处”可以看出,李隆基在这首诗中表现出对唐朝历史的追忆,尤其是对建立初期的思考。诗人在写作时,既有对历史辉煌的赞美,也夹杂着对未来的忧虑。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诗人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在诗中,李隆基通过对“井邑龙斯跃,城池凤翔馀”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繁荣的景象;而“尚恐威不逮,复虑化未孚”则表达了他对国势的忧虑与不安。可以看出,诗人在赞美历史成就的同时,也无法摆脱对权力和治理的深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运用丰富的意象,如“林塘犹沛泽”“亲巡慰里闾”等,不仅构建了一个和谐的图景,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对百姓生活的关切。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李隆基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辉煌,也让我们感受到他作为一位统治者的责任与担当。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唐朝历史的缅怀与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李隆基作为一位统治者的责任感和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诗中展现了对历史成就的赞美,反映出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深思熟虑,表达了他对百姓安危的关切。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过去的繁荣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龙凤相对象征着理想中的和谐与安宁,而“林塘犹沛泽”则代表了对故土的眷恋与怀念。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缅想封唐处”是指哪个历史时期?
A. 唐朝建立初期
B. 唐朝末期
C. 隋朝时期
D. 五代十国时期
李隆基在诗中表达了对未来的什么情感?
A. 安逸
B. 忧虑
C. 希望
D. 无所谓
“井邑龙斯跃,城池凤翔馀”中的“龙”和“凤”象征什么?
A. 生活艰辛
B. 国家繁荣
C. 自然灾害
D. 人民安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李隆基的《过晋阳宫》更侧重于对历史的回顾与思考,而杜甫则更强调当时的国破家亡之痛。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但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