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0:1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0:16:58
过老子庙
李隆基 〔唐代〕
仙居怀圣德,
灵庙肃神心。
草合人踪断,
尘浓鸟迹深。
流沙丹灶没,
关路紫烟沉。
独伤千载后,
空馀松柏林。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老子庙的感受,表达了对古人智慧的追思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的开头提到仙居的圣德,显示出对老子的崇敬;接着描绘了庙宇的肃穆和神圣,令人心生敬畏。草木茂盛,几乎掩盖了人迹,尘埃弥漫,鸟类的踪迹深藏,表现出环境的荒凉与时间的流逝。流沙埋没了丹灶,关路被紫烟笼罩,显得更加神秘与遥远。最后,诗人感叹千载之后,只有苍松翠柏依旧在,留下的只是一片空灵。
李隆基(685年-762年),即唐明皇,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治下的开元年间是唐代的盛世。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热爱诗词的文人,留下了大量的诗作,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
《过老子庙》创作于李隆基时期,反映了诗人对道家文化的推崇与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老子是道家创立者,李隆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哲人智慧的敬仰,以及对时光荏苒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写老子庙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开头的“仙居怀圣德”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老子的崇敬之情,传达出一种理想化的境界。接下来的“灵庙肃神心”则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表现出庙宇所蕴含的文化与宗教意义。
在描写环境时,诗人用“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来刻画庙宇的荒凉,意象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深刻反映了人迹罕至的孤寂。特别是“流沙丹灶没”,寓意历史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令人感慨万千。
最后一句“独伤千载后,空馀松柏林”则是对时光流转的感叹,尽管世事变迁,但松柏依旧,象征着文化的延续与坚韧。全诗情感深邃,意境辽阔,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对时间无情的感慨。
全诗通过描绘老子庙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文化传承的珍视,揭示了时间流逝的无情和人类智慧的永恒。
诗中提到的“灵庙”主要指什么?
a) 人类的居所
b) 神灵的庙宇
c) 诗人的居所
诗中“草合人踪断”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a) 描绘繁华
b) 突显荒凉
c) 形容热闹
“独伤千载后”中,千载指的是什么?
a) 一千年
b) 一百年
c) 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