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又六噫》

时间: 2025-05-04 10:49:37

诗句

飙风起兮海水飞,噫。

文武尽兮火德微,噫。

鹰鹯相击兮靡所施,噫。

鸿鹄欲举兮将安归,噫。

棹歌中流兮任所之,噫。

独抱春秋兮莫我知,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9:37

原文展示:

又六噫
飙风起兮海水飞,噫。
文武尽兮火德微,噫。
鹰鹯相击兮靡所施,噫。
鸿鹄欲举兮将安归,噫。
棹歌中流兮任所之,噫。
独抱春秋兮莫我知,噫。

白话文翻译:

风暴起兮,海水翻腾,唉!
文才与武功皆已消失,火德也变得微弱,唉!
鹰与鹯互相争斗,却无处施展,唉!
鸿鹄想要振翅高飞,却不知道要归向何方,唉!
在水中独自划舟,任凭我随意而行,唉!
我孤独地抱着春秋,却无人理解我的心情,唉!

注释:

  • 飙风:指猛烈的风。
  • 海水飞:海水波涛汹涌的状态。
  • 文武尽:文才与武功都已消失。
  • 火德微:火德是指品德,微弱意味着已经衰退。
  • 鹰鹯:两种猛禽,象征强者之间的争斗。
  • 鸿鹄:大雁,象征高远的志向。
  • 棹歌:划船时的歌声。
  • 春秋:历史典籍,象征过去的岁月与记忆。

典故解析:

“鸿鹄”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比喻高远的志向与理想。这个意象常常出现在描述雄心壮志或理想遭遇挫折的诗句中。文天祥在这首诗中的使用,反映了自己面对困境时的彷徨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子华,号山谷,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以忠诚与勇敢著称,曾在抵抗元朝入侵的斗争中表现出色。其诗作多表达爱国情怀和对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灭亡、元朝统治初期,作者身处国家危亡之际,表达了对时局的深切忧虑与无奈,反映了他内心的挣扎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又六噫》是一首充满激情与忧虑的诗作,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与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开头的“飙风起兮海水飞”便以壮阔的自然景象引入,表现出一种紧迫而又动荡的气氛。这种气氛不仅是自然的,更是社会动荡的象征。接下来的几句,文天祥通过“文武尽兮火德微”表达了对人才能耗尽和道德沦丧的忧虑,隐喻国家的衰落。

而“鹰鹯相击兮靡所施”则描绘了强者之间的无力与困境,反映了当时英雄豪杰无处施展的悲哀。紧接着,诗人以“鸿鹄欲举兮将安归”表达了自己对理想与未来的迷茫,似乎即使拥有高尚志向,面对现实却无能为力。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独抱春秋”象征着他孤独地守望着历史的记忆,却无人理解他的心境,这种孤独感无疑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感怀。

整首诗以“噫”结尾,反复强调出一种哀伤与无奈,既是对个人命运的叹息,也是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通过对自然与人事的描写,文天祥成功地传达了诗歌的情感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飙风起兮海水飞:描绘了狂风起时海浪奔腾的自然景象,象征动荡的局势。
  2. 文武尽兮火德微:表现国家人才的枯竭与道德的衰退,寓意国家的危机。
  3. 鹰鹯相击兮靡所施:描绘强者之间的争斗,体现了无力与无奈。
  4. 鸿鹄欲举兮将安归:表达理想与归宿的迷茫,象征追求与现实的矛盾。
  5. 棹歌中流兮任所之:表现了对生活的随意与无奈,反映出内心的挣扎。
  6. 独抱春秋兮莫我知:传达了孤独与被理解的渴望,表明内心的无奈与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鹰鹯比作强者,表现争斗的无奈。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得情景交融。
  • 对仗:诗句之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与个人理想的无奈展开,表达了文天祥对时局的感慨与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他作为文人的责任感与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 飙风:象征动荡与不安。
  • 海水:象征浩瀚的历史与无法改变的命运。
  • 鹰鹯:象征强者之间的斗争与无力。
  • 鸿鹄:象征高尚的理想与追求。
  • 棹歌:象征生活的随性与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猛禽是指哪两种鸟?

    • A) 鹰与鹯
    • B) 雀与鸽
    • C) 鸳鸯与鹤
    • D) 冬青与松鼠
  2. “鸿鹄”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失落的希望
    • B) 高远的理想
    • C) 生活的无奈
    • D) 战争的残酷
  3. 诗中“独抱春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快乐
    • B) 忧伤与孤独
    • C) 自豪
    • D) 愤怒

答案:

  1. A) 鹰与鹯
  2. B) 高远的理想
  3. B) 忧伤与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1. 文天祥《又六噫》与杜甫《春望》

    • 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文天祥的诗更多着眼于个人的孤独感,而杜甫则体现出对历史的深切反思与对国家的责任感。
  2. 文天祥《又六噫》与李白《夜泊牛津》

    • 李白的诗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逃避,文天祥则是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文天祥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念奴娇 其二十一 寄阳羡史蝶庵 念奴娇(和人) 念奴娇 秋日偕中镇社友登雁门关斗全兄命填是阕效萨翁步东坡韵 念奴娇 江上忆 念奴娇 其一 为穰庼题仕女纨扇 念奴娇·题廿四番花卷 念奴娇 中秋夜,五亩园步月,有怀两大人 念奴娇 念奴娇 其十一 寄罗弘载越中 念奴娇 上海业馀政治大学哲学组第一期结业,用坡翁韵赋呈同学诸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凵字底的字 弓字旁的字 有产者 辉结尾的成语 见其一未见其二 忝窃虚名 乛字旁的字 革故立新 殷户 苍松翠柏 先字旁的字 师老民疲 揩摨 水字旁的字 饮弹而亡 树兵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