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1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4:12:40
次鹿鸣宴诗
文天祥 〔宋代〕
礼乐皇皇使者行,光华分似及乡英。
贞元虎榜虽联捷,司隶龙门幸缀名。
二宋高科犹易事,两苏清节乃真荣。
囊书自负应如此,肯逊当年祢正平。
这首诗描绘了盛大的宴会场面,礼乐声悠扬,使者从远道而来,光辉的荣光似乎也照耀着乡里的英才。虽然在贞元年间的科举考试中,我曾获得过好名次,但仍然感到与司隶龙门的成功相比,自己实在是微不足道。纵观历史,二宋时期的科举考试似乎还容易些,而两位苏轼与苏辙的清白节操才是真正的荣耀。诗人自负才华,认为自己的成就也应如此,无意低头于当年的祢正平。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抵抗元朝侵略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忠诚与勇气,后被俘并最终就义。他的诗作充满了爱国情怀,尤其是在国家危亡之际,他的诗歌更是激励了无数人。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之际,文天祥不仅用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负,还借此抒发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思考。他对科举的感慨,反映了对人才与道德的重视,也暗含着对现实的无奈。
《次鹿鸣宴诗》以“礼乐皇皇”开篇,给人一种庄重而盛大的场面感。诗中通过对宴会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思考。文天祥提到“光华分似及乡英”,不仅是对乡里人才的赞美,更是对自己成就的谦逊自省。接着,他引入历史典故,通过与贞元虎榜、司隶龙门的对比,表现了对个人成就的否定与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诗中提及的“两苏”即苏轼与苏辙,二人以清白的节操和卓越的才华为后人所敬仰,文天祥以此为榜样,表达了对高尚道德的追求。最后,他以“囊书自负应如此”自信地表明自己的学识,表现出对未来的期待和追求。整首诗明快而有深意,既有个人的情感流露,也有对时代的思考,充分展现了文天祥作为诗人的深厚底蕴。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个人成就的自省与对高尚节操的追求。文天祥通过对比历史人物和自身经历,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尊重,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次鹿鸣宴诗》的作者是?
A. 苏轼
B. 文天祥
C. 李白
答案:B
诗中提到的“两苏”指的是哪两位诗人?
A. 苏洵与苏轼
B. 苏轼与苏辙
C. 苏辙与苏舜钦
答案:B
诗中“光华分似及乡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乡土的骄傲
B. 对个人成就的否定
C. 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答案:A
文天祥在诗中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哪些人的敬仰?
A. 司隶龙门的得主
B. 祢衡
C. 两位苏轼与苏辙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