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5:21
徐渭的《中秋雨集金氏园亭次陈思立》
中秋风雨剧凌冯,
拂闷觥筹倒一朋。
绿桂隔年疏彩晕,
银毬终夜断长绳。
泥深水掌花边鸭,
帽落霜颠影外僧。
醉后忽呼长剑看,
赤鳞乘涨欲飞腾。
中秋之夜,风雨猛烈,令人心烦意乱,酒杯和筹码翻倒了一桌。绿桂树隔年才开花,颜色稀疏,银色的月亮在夜空中像断了的长绳。泥泞的地方,水边的鸭子在花丛中游荡,僧人的帽子在霜冻的山顶低垂。喝醉后,我突然呼唤长剑,看到赤鳞鱼在水中跃起,似乎要飞腾而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徐渭(1521-1593),明代著名诗人、书法家、画家,号文长,晚号青藤老人。他以豪放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才华而闻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中秋节,正值风雨交加的时节,表达了诗人在特殊节日里的孤独和烦闷心情,以及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
徐渭的《中秋雨集金氏园亭次陈思立》是一首充满感情与意象的作品。通过描绘中秋夜的雨景和内心的感受,诗人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开篇的“中秋风雨剧凌冯”便立刻将读者带入到一个怅惘的氛围之中,风雨的猛烈与节日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纷乱与抑郁。接下来的描写中,“绿桂隔年疏彩晕”,不仅提到桂花的稀疏,更是映射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同时,诗中丰富的自然意象如“银毬”、“花边鸭”则透露出一种生机与活力,似乎在提醒诗人尽管外界环境恶劣,但生活依然充满希望。然而,醉后的“长剑”与“赤鳞”的出现,象征着诗人对自由和人生的追求,暗示着一种对抗现实的勇气与渴望。整首诗在对比与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邃的情感,既有对节日的怀念,也有对生命的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例如,“银毬”比喻月亮,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帽落霜颠”则通过拟人手法,赋予僧人帽子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中秋的孤独与思乡情,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由的渴望。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时光流逝与生命短暂的主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银毬”指的是什么?
“泥深水掌花边鸭”中的“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长剑”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徐渭的《中秋雨集金氏园亭次陈思立》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中秋的思念,但徐渭更多的是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结合,展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而李白则更直接地抒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情感较为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