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0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04:48
元阳秋转碧,积冻春更好。
草力乃如斯,人生得草草。
寒暑浩茫茫,哀哉未闻道。
初秋的阳光照耀下,天空变得清澈明亮,经过严冬的积雪,春天的景色更加迷人。大自然的力量就是如此,人的一生却匆匆忙忙。寒暑交替,时间如海洋般浩瀚无边,哀叹啊,我却未曾领悟真理。
黎廷瑞,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社会动乱与文化繁荣交织,形成了他独特的诗风。黎廷瑞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思考,他的诗多以直白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一个秋冬交替的时节,正值作者对自然与人生进行思索之际。诗中反映了他对短暂人生的感慨,以及对大自然无穷力量的赞美。
《杂感六首》中的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变化与人生短暂的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季节的变迁,从秋天的明亮到春天的欣欣向荣,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与美好。然而,随着“草力乃如斯,人生得草草”一句的出现,作者将视角从自然转向人生,感叹生命的匆忙与短暂,仿佛在警示人们要珍惜时光,领悟生命的真谛。
最后两句则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寒暑交替如同人生的起伏,而“未闻道”则道出了作者内心的追求与无奈,反映出他对人生真理的渴望与困惑。整首诗用简练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构建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图景与人生哲理,给人以思考与启示。
整首诗反映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人存在的匆忙与对真理的渴望。诗人在感叹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在反思人生命的意义,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追求。
这首诗的作者是?
诗中“草力乃如斯”中的“草”象征什么?
“未闻道”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杜甫的《春望》与黎廷瑞的《杂感六首》在主题上均涉及自然与人生,杜甫在描绘春天的美好时,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黎廷瑞则侧重于个人生命的短暂与对真理的渴望。两首诗的艺术风格各异,但都深刻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