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饮芝山分韵得草字》

时间: 2025-04-26 21:21:09

诗句

漠漠轻阴送幽讨,梅柳之间春正好。

万古烧痕青未了,一片湖光白如扫。

永怀雨露涵三秀,颇恨风尘遮五老。

松根啸咏欲忘归,可惜长瓶卧芳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21:09

原文展示:

漠漠轻阴送幽讨,梅柳之间春正好。
万古烧痕青未了,一片湖光白如扫。
永怀雨露涵三秀,颇恨风尘遮五老。
松根啸咏欲忘归,可惜长瓶卧芳草。

白话文翻译:

轻微的阴云送来幽静的气息,梅花和柳树之间正是春天的美好时光。
千古留下的烧痕依然未消,一片湖水的光辉洁白如扫帚扫过。
我永远怀念雨露滋润的三秀山,却又恨风尘遮挡了五老峰的秀美。
松根间的啸声让我想要忘记归去,可惜那长瓶中卧着的芳草无法入眼。

注释:

字词注释:

  • 漠漠:形容轻微的阴云或迷蒙的气氛。
  • 幽讨:指幽静的气息或情感。
  • 万古:指极为久远的时间。
  • 烧痕:指火焚留下的痕迹,象征历史的印记。
  • 湖光:湖面的光景。
  • 永怀:永远怀念。
  • 五老:五老峰,指山的名称,象征高大险峻。
  • 啸咏:指松树间的啸声,或松韵的吟唱。
  • 长瓶:指盛放花草的瓶子。
  • 卧芳草:安静地躺着的芳香草木。

典故解析:

  • 三秀、五老:分别是指特定的山名,代表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历史的悠久。
  • “万古烧痕”可以联想到历史长河中的沧桑变迁,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廷瑞,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黎廷瑞游历饮芝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感慨,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归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的深厚情感和对历史的沉思。开头两句“漠漠轻阴送幽讨,梅柳之间春正好”以轻柔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梅柳交织,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接下来的“万古烧痕青未了,一片湖光白如扫”,则以湖光和烧痕的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

“永怀雨露涵三秀,颇恨风尘遮五老”一句,深刻地体现了诗人的感情:他对三秀山的怀念和对风尘遮挡五老峰的遗憾,既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也隐含了对人生的思考,风尘象征世俗的繁杂与纷扰。最后一句“松根啸咏欲忘归,可惜长瓶卧芳草”,则更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归属感的渴望与无奈,松根的啸咏代表了诗意的归属感,而长瓶中的芳草则象征着难以实现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句流畅,充分展现了黎廷瑞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哲思,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漠漠轻阴送幽讨:轻微阴云送来幽静的氛围,表现出春天的特点。
  • 梅柳之间春正好:梅花与柳树之间的景色正好,表现出春天的美丽。
  • 万古烧痕青未了:千古火焚留下的痕迹依然存在,象征着历史的延续。
  • 一片湖光白如扫:湖面的光景洁白如扫帚扫过,描绘了湖水的清澈。
  • 永怀雨露涵三秀:永远怀念雨露滋润的三秀山,表达对自然的留恋。
  • 颇恨风尘遮五老:对风尘遮挡五老峰的遗憾,表达对美景的向往。
  • 松根啸咏欲忘归:松根间的啸声让人想忘记归去,表现出内心的惬意。
  • 可惜长瓶卧芳草:长瓶中卧着的芳草无法入眼,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湖光比作“白如扫”,生动形象。
  • 拟人:松根的啸咏,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梅柳之间春正好”和“万古烧痕青未了”,形成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沉思以及对人生归属感的渴望,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柳: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湖光:象征清澈与宁静,反映内心的平和。
  • 雨露:象征滋润与生机,代表自然的恩惠。
  • 松根:象征坚韧与归属,代表诗人内心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梅柳”象征什么? A. 秋天的果实
    B. 春天的生机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寒冷

  2. 诗人对“风尘”的态度是?
    A. 赞美
    B. 无所谓
    C. 讨厌
    D. 感激

  3. “松根啸咏”代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归去的渴望
    B. 对世俗的逃避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历史的回忆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和黎廷瑞的《饮芝山分韵得草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更多地强调了朦胧的意境,而黎廷瑞则更注重对历史的反思与个人情感的表达,两者在自然与人的关系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怀素千文帖赞 张宣公 蒋宣卿书简帖赞 米元章寿时宰词帖赞 九月十三日始就郊墅拜宝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 望樊口怀陶士行温太真二首 豫庵三端诗·龙竹 曾宣靖 史忠定 李商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阿师 微睇 洗耳不闻 缶字旁的字 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言字旁的字 蚶贝罗 两点水的字 走字旁的字 余音袅袅 败叶 避影匿形 冷节 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屮字旁的字 直言正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