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2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22:20
野性思归久,笼樊今始开。
虽知主恩厚,何日肯重来。
这只鹦鹉在野外生活得久了,今天终于打开了笼子。虽然我知道主人对它的恩情很深厚,但它何时才愿意再回来呢?
在古代,放生和驯养鸟类是文人墨客常用的题材,鹦鹉作为一种能说话的鸟,常常被用来象征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自由的向往。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主编《资治通鉴》。他以理学思想和史学贡献见长,作品风格朴实无华,寓意深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被囚禁状态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本能和主人的感激之情相冲突的复杂情感。
《放鹦鹉二首》通过描写一只鹦鹉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人对于自由的渴望和对恩情的感激。诗中“野性思归久”一句,突出了鹦鹉作为自然生灵的本能,表现了它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相对而言,笼子的开启似乎是一种解放,但诗人又在“虽知主恩厚”中夹杂着对主人恩情的认同,显现出对主人深厚情感的纠结。整首诗意蕴丰富,既有对自由的渴望,又有对恩情的回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人性中对自由与归属感的复杂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与对恩情的感激之间的矛盾,探讨了归属感与自由之间的关系。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鹦鹉象征什么?
“笼樊今始开”这句中的“开”指的是什么?
诗中表达了对自由与恩情的怎样的关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