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守哲归庐山》

时间: 2025-04-26 03:18:58

诗句

哲公金陵来,神韵自孤秀。

京华三十春,高节愈幽茂。

煊赫公卿门,道俗日奔走。

自非趣尚合,一息不相就。

慷慨贤豪士,波溢千金富。

蔬饭苟有馀,秋毫未尝受。

嚣呶不可变,坚白如琼琇。

居然尚悉寂,终厌尘土臭。

忽思香炉云,荟蔚冠孤岫。

振衣寻昔游,烟霞宛如旧。

络木滕蔓长,护石松根瘦。

瀑泉响夜壑,乳管添春宝。

茅茨荫文丈,宴坐度清画。

几席雨奇花,阶除驯猛兽。

方知物外光,回视人寰陋。

慎勿露声光,愚迷将辐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8:58

原文展示

《送守哲归庐山》
作者:司马光

哲公金陵来,神韵自孤秀。
京华三十春,高节愈幽茂。
煊赫公卿门,道俗日奔走。
自非趣尚合,一息不相就。
慷慨贤豪士,波溢千金富。
蔬饭苟有馀,秋毫未尝受。
嚣呶不可变,坚白如琼琇。
居然尚悉寂,终厌尘土臭。
忽思香炉云,荟蔚冠孤岫。
振衣寻昔游,烟霞宛如旧。
络木滕蔓长,护石松根瘦。
瀑泉响夜壑,乳管添春宝。
茅茨荫文丈,宴坐度清画。
几席雨奇花,阶除驯猛兽。
方知物外光,回视人寰陋。
慎勿露声光,愚迷将辐凑。

白话文翻译

哲公从金陵而来,气质自有一种孤傲的秀丽。
在京城的三十个春天里,他的高洁品格愈加深邃茂盛。
公卿门第的繁华,世俗的喧嚣,日复一日地奔忙。
如果没有志趣的契合,就算一息不相交也不会愉快。
胸怀壮志的贤士们,财富如波涌动。
即使简单的蔬菜饭还有剩余,秋毫之物也从不敢占有。
世俗的吵闹无法改变他,内心却如同坚白的美玉。
他依然保持宁静,最终厌倦了尘世的臭气。
忽然想起香炉上飘出的云烟,恍若峰峦之冠的孤岫。
他振衣而起,追寻往昔的游玩,烟霞景色宛如旧时。
藤蔓交错,缠绕着石头,松根因而显得瘦弱。
瀑布在夜间的山谷中轰鸣,犹如春天的乳汁滋润大地。
茅草屋荫凉如文丈,宴坐之时宛如清画。
几席雨后奇花盛开,阶前没有驯服的猛兽。
方才知道超越物质的光辉,回头看人间的丑陋。
谨慎不要显露声光,愚昧的人将会围拢而来。

注释

  • 哲公:指的是守哲,可能是指诗人的朋友或同道中人。
  • 金陵:今南京,古代六朝故都,文化底蕴深厚。
  • 京华:指京城,通常指汴京(今开封),表示繁华的都市。
  • 慷慨贤豪士:胸怀壮志的贤士,慷慨大方的人。
  • 秋毫未尝受:比喻不贪图微小之物,保持高洁的品格。
  • 嚣呶不可变:形容喧嚣的世俗无法改变他的内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以撰写《资治通鉴》而闻名于世,强调历史教训,主张治国平天下。司马光的诗歌多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思考,风格清新质朴。

创作背景

《送守哲归庐山》作于司马光晚年,表达了他对友人的送别情谊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庐山以其秀丽的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隐士的理想之地。诗中对友人的赞美与对隐居生活的憧憬,反映了他对社会喧嚣的不满和对清静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哲公”的描绘,展现了一位理想中的隐士形象,体现了司马光对高尚品德的推崇。在诗中,作者以清新脱俗的语言,描绘了哲公的孤傲与高洁,表现了他对世俗繁华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前半部分通过描写哲公在京城生活的背景,展现了他与周围环境的格格不入,强调了其独特的气质和品德。

后半部分则转向庐山的自然景观,结合个人的情感体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尤其是“振衣寻昔游”这一句,体现了诗人追忆往昔的情怀,仿佛在呼唤着那份宁静与美好。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十分生动,既有对人情世态的观察,又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哲公金陵来,神韵自孤秀。

    • 哲公从金陵而来,气质独特而秀丽。
  2. 京华三十春,高节愈幽茂。

    • 在京城三十个春天中,他的品格愈加深邃。
  3. 煊赫公卿门,道俗日奔走。

    • 公卿的繁华,世人却日复一日地忙碌。
  4. 自非趣尚合,一息不相就。

    • 如果没有志趣的契合,便不会心意相通。
  5. 慷慨贤豪士,波溢千金富。

    • 胸怀壮志的贤士,富贵如波涛般涌动。
  6. 蔬饭苟有馀,秋毫未尝受。

    • 简单的蔬菜饭即使有剩余,也不贪图小利。
  7. 嚣呶不可变,坚白如琼琇。

    • 喧嚣的世俗无法改变他,内心如同美玉。
  8. 居然尚悉寂,终厌尘土臭。

    • 他依然保持宁静,最终厌倦了尘世的气息。
  9. 忽思香炉云,荟蔚冠孤岫。

    • 忽然想起香炉的云烟,仿佛孤峰上的云气。
  10. 振衣寻昔游,烟霞宛如旧。

    • 振衣而起,追寻昔日游玩,烟霞如往昔。
  11. 络木滕蔓长,护石松根瘦。

    • 藤蔓交错,缠绕着石头,松根显得瘦弱。
  12. 瀑泉响夜壑,乳管添春宝。

    • 瀑布在夜间轰鸣,犹如春天的乳汁滋润大地。
  13. 茅茨荫文丈,宴坐度清画。

    • 茅草屋荫凉如文丈,宴坐时宛如清画。
  14. 几席雨奇花,阶除驯猛兽。

    • 雨后奇花盛开,阶前没有驯服的猛兽。
  15. 方知物外光,回视人寰陋。

    • 方才明白超越物质的光辉,回头看人间的丑陋。
  16. 慎勿露声光,愚迷将辐凑。

    • 谨慎不要显露声光,愚昧的人将会围拢而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高节愈幽茂”比喻品德的高尚。
  • 拟人:如“嚣呶不可变”,赋予了世俗以人的特性。
  • 对仗:如“慷慨贤豪士,波溢千金富”,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赞美以及对世俗生活的不满,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中不仅有对友人的深情送别,还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真谛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金陵:象征着文化与历史的底蕴。
  • 庐山:代表隐逸与自然的理想之地。
  • 香炉云:象征着清静与内心的宁静。
  • 瀑泉:象征着生命的源泉与自然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哲公”是指谁?

    • A. 诗人自己
    • B. 诗人的朋友
    • C. 一位历史人物
  2. 诗中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否定
    • B. 赞美
    • C. 中立
  3. “振衣寻昔游”意指什么?

    • A. 追忆往昔的游玩
    • B. 重新振作
    • C. 寻找衣物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更强调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 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同样描绘了与自然相处的宁静与欢乐,体现出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词典与古诗词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司马光传》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双笋石 温泉 寒食访僧 郢城新亭 香木槽 温泉 题松滋东禅院 题缑氏山王子晋祠 送枝江秦长官罢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文字旁的字 孳孳矻矻 包含们的词语有哪些 虚妄 剖心析肝 故态复萌 北道主人 厄字旁的字 抖擞 日新月异 四夔 雨字头的字 开航 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田字旁的字 恶衣粝食 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