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小君游灵隐寺》

时间: 2025-05-06 02:32:57

诗句

俗子丛中暂拨忙,团蒲中夜款禅房。

澜头岩穴仙都邃,石上轩楹佛土香。

宿雨生秋醒客梦,霁云回日借山光。

归涂芳物酬佳兴,白菊丹枫试晚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2:57

原文展示:

和小君游灵隐寺
作者:李弥逊 〔宋代〕

俗子丛中暂拨忙,
团蒲中夜款禅房。
澜头岩穴仙都邃,
石上轩楹佛土香。
宿雨生秋醒客梦,
霁云回日借山光。
归涂芳物酬佳兴,
白菊丹枫试晚妆。

白话文翻译:

在繁忙的世俗人群中暂时抽身,
在团蒲的夜晚轻轻走入禅房。
岩石边的山洞如同仙境般深邃,
石上飞檐的香气弥漫着佛土的芬芳。
宿夜的雨水滋养了秋天,唤醒了我的梦,
晴朗的云彩与阳光照耀着山的光辉。
我归路上采撷花草以酬答兴致,
白菊和丹枫试着打扮晚秋的妆容。

注释:

  • 俗子:指普通人,世俗之人。
  • 团蒲:蒲草,常用作席子,表明环境的宁静。
  • :轻轻地走近。
  • 禅房:禅宗的房舍,供修行之用。
  • 澜头:波澜的地方,这里指山水相间的地方。
  • 仙都邃:形容山洞的深邃,像仙人所居之地。
  • 土香:泥土的香气,通常与自然或宁静的环境有关。
  • 宿雨:夜间的雨。
  • 霁云:雨后初晴的云。
  • 芳物:芬芳的植物。
  • 试晚妆:尝试给晚秋的景色装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活于南宋时期,因其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禅宗思想的追求而受到后世的赞誉。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

《和小君游灵隐寺》写于诗人与友人游览灵隐寺之际,灵隐寺位于杭州,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诗人在此处的游历中,感受到了自然的宁静和佛教的深邃,因而产生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和小君游灵隐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禅宗的思考与感悟。开篇“俗子丛中暂拨忙”,诗人以“俗子”自谦,表达对世俗繁忙的逃避,渴望在宁静中找到自我。接着“团蒲中夜款禅房”,描绘了夜晚在禅房的安静与舒适,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澜头岩穴仙都邃”一句,展现了灵隐寺的幽深与神秘,表达了对自然和心灵的向往。又如“石上轩楹佛土香”,不仅是对环境的描写,也是一种对佛教文化的敬仰。

随着“宿雨生秋醒客梦”,诗人将秋天的清新与梦境的觉醒相结合,展现了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最后“两句归涂芳物酬佳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归属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全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山水、佛教的深刻理解,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俗子丛中暂拨忙:在繁忙的世俗中暂时抽身,表达了对宁静的渴望。
  2. 团蒲中夜款禅房:夜晚走进禅房,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3. 澜头岩穴仙都邃:描绘灵隐寺的自然景观,体现出深邃的意境。
  4. 石上轩楹佛土香:佛教的气息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5. 宿雨生秋醒客梦:秋雨滋润,梦境被唤醒,表现了自然的变化与人心的感受。
  6. 霁云回日借山光:雨后初晴,阳光照耀,象征着希望与光明。
  7. 归涂芳物酬佳兴:采撷花草,体现了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8. 白菊丹枫试晚妆:晚秋的景色如同打扮,展现出自然的美。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宿雨生秋醒客梦”与“霁云回日借山光”,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描绘为人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 拟人:自然现象如“宿雨”与“霁云”被赋予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灵隐寺的游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禅房: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安宁。
  • 岩穴:代表自然的深邃与神秘。
  • 宿雨: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白菊、丹枫:象征秋天的美丽与生命的循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俗子丛中暂拨忙”的意思是: A. 在繁忙中寻找乐趣
    B. 在繁忙中暂时放松
    C. 在繁忙中完全放弃

  2. “澜头岩穴仙都邃”中“邃”字的意思是: A. 浅显
    B. 深邃
    C. 明亮

  3. 诗中提到的“灵隐寺”位于哪个城市? A. 北京
    B. 杭州
    C. 苏州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李弥逊的自然描绘形成对比。
  • 《登高》 杜甫:同样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欣赏,但情感更为豪放。
  • 王维的《鹿柴》:以山水意象表现出宁静的心境,与《和小君游灵隐寺》有相似之处,但风格略有不同,王维更侧重于孤寂之美。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李弥逊传》
  • 相关的文学评论文章

这份解析和学习资料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李弥逊的《和小君游灵隐寺》,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岩下放言五首 其四 博山台 和吕秘丞 次韵元礼春怀十首 戏答俞清老道人寒夜三首 次韵元礼春怀十首 长芦夫和尚真赞 诗一首 宿观山 观世音赞六首 以皮鞋底赠石推官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筑室谋道 万里河山 白字旁的字 披露肝胆 堪托死生 素车白马 衣字旁的字 铿槍 麻字旁的字 晩来 毛字旁的字 如汤灌雪 保准 赤目 两点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