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0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07:46
送玿公长老赴南剑光孝之请
李弥逊 〔宋代〕
好手逢场了不同,五家宗外立家风。
玿师一句当机语,不道杨岐栗棘蓬。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玿公长老的送别之情。诗人指出,能干的人在合适的场合总能发挥出不同的才能,五个家族中各自都有自己的家风。玿师所说的一句机智的话,令人深思,却并不是谈论杨岐山的荆棘和蓬草。
作者介绍:李弥逊,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出对人情世故的深刻观察,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送别玿公长老之际,反映了诗人与长老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其前往南剑光的祝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玿公长老的深切祝福和敬意。前两句通过“好手逢场了不同”和“五家宗外立家风”两句,暗示了人才能在合适的时机展现自己的才华,同时也反映出不同家族间的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多样性的理解,也是对长老即将踏上新征程的赞美。
后两句则以玿师的“当机语”作为总结,强调长老在关键时刻的智慧和言辞。诗人没有直接提及杨岐和栗棘蓬,而是留给读者以遐想的空间,暗示了人生的复杂和不易。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祝福,又不乏深思,展现了李弥逊细腻的情感和精湛的诗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长老的赞美与祝福,表达了对人生多样性的思考和对智慧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好手逢场”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杨岐”代表什么?
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弥逊与杜甫的送别诗都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但李弥逊更注重对智慧的赞美,而杜甫则更倾向于表达对生活艰辛的感慨。两者在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社会背景与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