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3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34:05
过尽长淮未见山,
倦寻残梦独凭栏。
风烟渐欲回春眼,
不似蒋陵江上看。
经过了长淮,却未见到任何山峦,
疲惫地寻觅着残梦,独自倚靠在栏杆上。
风烟渐渐想要唤醒春天的眼睛,
却不如在蒋陵江上所见的那样美丽。
“蒋陵江”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个特定的地点,带有文化底蕴,体现了诗人对于美好景色的向往与怀念。同时,诗中提到的“长淮”与“蒋陵江”形成对比,暗示对比的情感和对故乡或往事的思念。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观察,风格清新,常常融入哲理思考。
这首诗作于诗人游历长淮时,表达了他对美丽风景的向往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的重视和个人情感的追求。
这首诗的开头以“过尽长淮未见山”引入,标志着一种疲惫和失落的情绪。长淮的浩瀚与山的缺失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此情此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在漫长旅途中的孤独感。
“倦寻残梦独凭栏”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和倦怠的感觉,诗人在栏杆旁独自思索,仿佛在追寻着那些已逝去的梦想与记忆。这里的“残梦”不仅体现了对过去的怀念,更暗示了现实的无奈。
第三句“风烟渐欲回春眼”则转向自然的变化,风烟的回归象征着春天的来临,带来了一丝希望。然而,最后一句“不似蒋陵江上看”则再一次将美好的景象与现实的失落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对曾经美好景色的怀念。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意象交织,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在自然与内心世界之间的纠葛。诗人在诗中不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流露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体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以及在孤独中对美的追求。
“过尽长淮未见山”中的“长淮”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长江
B. 黄河
C. 玄武湖
诗中提到的“残梦”指的是什么?
A. 完美的梦想
B. 未能实现的梦想
C. 未来的期望
第三句中提到的“回春眼”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来临
B. 冬天的结束
C. 秋天的开始
杜甫《登高》与李弥逊《仪真道中三首》都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杜甫的诗强调了人生的无常与艰辛,而李弥逊则通过对比展现了对逝去美好的怀念,形成了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