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3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30:22
感遇十一首 其四
作者:王夫之
韶月知为春,百卉欣及时。
精英取不息,掠美悦其姿。
元化遗糟粕,忻合无迟疑。
芳华及零落,悲愉各在兹。
商山有高歌,煜煜三英芝。
春天的韶月知道是春,百花欣然盛开正当时。
精英们不断追求,吸取美好的事物,享受其美丽姿态。
元化(宇宙的本源)抛弃了糟粕,大家愉快地没有迟疑。
芳华(花的盛期)与凋零,悲伤与快乐各自在这里。
商山有高歌,光芒四射的三英芝(即三位杰出的人物)。
作者介绍: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贞白,号湘君,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达个人情怀与自然景物的和谐美。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明末清初动荡的历史时期,王夫之在此时通过诗歌抒发他对自然、人生及社会的思考,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感慨。
王夫之的《感遇十一首 其四》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与存在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以“韶月知为春,百卉欣及时”引入春天的生机勃勃,展现出一种自然的美与生命的喜悦。接着“精英取不息,掠美悦其姿”描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强调了人类精神的积极向上。诗中“元化遗糟粕”则表明了对旧事物的抛弃,体现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
“芳华及零落,悲愉各在兹”一句,表现了人生的无常,青春的美好与凋零并存,使人感受到生命的复杂与深邃。最后提到“商山有高歌”,则把目光转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借用历史典故,表达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与哲理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体表达了对生命与自然的赞美,探讨了人类在追求理想与面对现实时的复杂情感,发出对生命的感慨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韶月”指的是哪个季节?
A. 夏天
B. 冬天
C. 春天
D. 秋天
“元化遗糟粕”中的“糟粕”指什么?
A. 有用的东西
B. 无用的东西
C. 珍贵的知识
D. 传统文化
诗中提到的“商山”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观
B. 英雄人物
C. 乡村生活
D. 现代社会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