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30:48
原文展示:
复州道中二首
王炎 〔宋代〕
岁事已告毕,客行殊未归。
蒌蒿穿雪长,水鸟背人飞。
沮洳蒹葭远,村墟烟火稀。
边风吹莫色,短策度斜晖。
白话文翻译:
一年农事已经结束,旅人却仍未归家。
蒌蒿在雪中顽强生长,水鸟见人便背向飞去。
湿地中的芦苇显得遥远,村庄的炊烟稀少。
边疆的风吹拂着暮色,我手持短杖,在斜阳下缓缓前行。
注释:
- 岁事:指一年的农事活动。
- 蒌蒿:一种生长在湿地中的植物。
- 穿雪长:形容蒌蒿在雪中顽强生长的样子。
- 水鸟:指水边的鸟类。
- 背人飞:鸟儿见人后背向飞走。
- 沮洳:湿地。
- 蒹葭:芦苇。
- 村墟:村庄。
- 烟火稀:指村庄的炊烟稀少,可能因为人口稀少或时间已晚。
- 边风:边疆的风。
- 莫色:暮色,傍晚的天色。
- 短策:短杖,行走时支撑用的手杖。
- 度斜晖:在斜阳下缓缓前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旅途中所作,反映了他在边疆地区的所见所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边疆地区的旅途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诗中的蒌蒿、水鸟、芦苇等意象,都透露出一种荒凉和孤寂的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边疆地区的荒凉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传达了作者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中的蒌蒿在雪中顽强生长,水鸟见人即飞,芦苇在湿地中显得遥远,村庄的炊烟稀少,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孤寂和荒凉的氛围。边风吹拂着暮色,作者手持短杖,在斜阳下缓缓前行,这一画面不仅展现了边疆的自然风光,也深刻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岁事已告毕,客行殊未归。
- 这句诗表达了农事已经结束,但旅人仍未归家的情感。岁事的结束意味着一年的辛勤劳作已经完成,但旅人却仍在异乡漂泊,未能回到温暖的家中。
- 蒌蒿穿雪长,水鸟背人飞。
- 蒌蒿在雪中顽强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不屈。水鸟见人即飞,反映了自然的警觉和远离人类的特性。
- 沮洳蒹葭远,村墟烟火稀。
- 湿地中的芦苇显得遥远,村庄的炊烟稀少,描绘了边疆地区的荒凉和人口稀少。
- 边风吹莫色,短策度斜晖。
- 边疆的风吹拂着暮色,作者手持短杖,在斜阳下缓缓前行,这一画面不仅展现了边疆的自然风光,也深刻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拟人:水鸟背人飞,赋予水鸟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 对仗:岁事已告毕,客行殊未归,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孤独和思乡。通过对边疆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感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意象分析:
- 蒌蒿穿雪长:象征生命的坚韧和不屈。
- 水鸟背人飞:反映自然的警觉和远离人类的特性。
- 沮洳蒹葭远:描绘了边疆地区的荒凉和人口稀少。
- 边风吹莫色:展现了边疆的自然风光,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蒌蒿穿雪长”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生命的坚韧
C. 自然的美丽
D. 自然的残酷
- 诗中的“水鸟背人飞”反映了什么?
A. 水鸟的友好
B. 水鸟的警觉
C. 水鸟的孤独
D. 水鸟的快乐
- 诗中的“边风吹莫色”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边疆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 王昌龄《出塞》:通过描绘边疆的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炎的《复州道中二首》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边疆的自然风光,但王炎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孤独和思乡之情,而王之涣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壮志和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王炎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