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3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8:51
题雁荡山
作者:范宗尹 〔宋代〕
一径入幽,随山几萦盘。
云树深蓊蔚,石溪响潺湲。
我来春色晚,山花亦何繁。
好鸟不知名,向人自关关。
遗我发兴新,探讨忘疲艰。
龙湫信奇绝,飞泉落云间。
快泻万斛珠,溅沫霜雪寒。
尊者所经行,草木不可芟。
敢将尘土足,濯此清泠湾。
晚投野僧家,山作碧玉环。
高堂极虚明,可寄须臾闲。
此行端为山,山穷我当还。
明朝驱车去,依然随尘寰。
胜处未易忘,神游清夜阑。
沿着幽静的小路走去,山势蜿蜒曲折。
云雾缭绕,树木郁郁葱葱,溪水潺潺流淌。
我到这里时春色已经晚了,山上的花朵却依然繁盛。
那些美丽的鸟儿不知名,向我鸣叫着。
这让我心中涌起新的兴致,忘却了疲倦和艰辛。
龙湫的瀑布真是奇绝,飞泉从云间倾泻而下。
如同万斛明珠倾泻而出,溅起的水花似霜雪般寒冷。
尊者经过的地方,草木都不能被砍伐。
我敢将尘土沾染,浸洗在这清澈的水湾里。
傍晚时分我投宿在野僧的家中,山环绕着如碧玉般的景色。
高堂里光线明亮,可以让我寄情于片刻的闲暇。
此行是专为山而来,山尽头我便要返回。
明天驱车离去,依旧要随波逐流的尘世。
那些胜地难以忘怀,心灵在静夜中游荡。
作者介绍
范宗尹,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常蕴含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生动,常往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山水之美。
创作背景
《题雁荡山》创作于诗人游历雁荡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世俗生活的思考。雁荡山以其奇特的地貌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成为游览和吟咏的胜地。
这首诗在描绘雁荡山的自然美景的同时,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一径入幽,随山几萦盘”,描绘了诗人踏上幽静的小路,随山势蜿蜒而行的情景,带给读者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感受。接下来“云树深蓊蔚,石溪响潺湲”,描绘出云雾缭绕的山林与溪水潺潺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山水相融的和谐美。
“我来春色晚,山花亦何繁”一句,诗人虽到达的时节已晚,然而山花依旧繁盛,表达了自然的生命力与诗人内心的感动。之后提到的“好鸟不知名,向人自关关”,则通过描写鸟鸣,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更进一步探讨了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特别是“此行端为山,山穷我当还”,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眷恋与归属感。最后两句“胜处未易忘,神游清夜阑”,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未来的期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描绘了山水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对自然世界的向往,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龙湫”指的是:
A. 一种鸟
B. 一处瀑布
C. 一种植物
D. 一种山石
“云树深蓊蔚”中的“蓊蔚”意指:
A. 干枯
B. 繁茂
C. 腐烂
D. 贫瘠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逃避
B. 崇敬
C. 无所谓
D. 鄙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