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劝农三首》

时间: 2025-05-04 00:10:56

诗句

何处园林今有花,十分春事只桑麻。

不须惆怅穷途目,一饱生涯无叹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10:56

原文展示:

何处园林今有花,十分春事只桑麻。
不须惆怅穷途目,一饱生涯无叹嗟。

白话文翻译:

在何处的园林里如今开满鲜花,春天的气息全在种植的桑麻之中。
不必因身处困境而感到忧愁,只要充实自己的生活,就不必叹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园林:花园、树林,指种植花草树木的地方。
  • 春事:春天的气象和事情,这里指春天的生机。
  • 桑麻:桑树和麻,古时常用作农作物,象征农耕。
  • 惆怅:忧愁、失落的情绪。
  • 穷途目:指身处困境,眼前处境艰难。
  • 一饱生涯:意指生活富足、满足。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农村生活的真实状态与对农耕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留硕,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诗歌作品流传于世。他的作品多关注农田、乡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农耕文化。

创作背景:

《劝农三首》是留硕在特定社会环境下,针对农民生活和农耕的重要性而创作的诗作。诗中体现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鼓励人们珍惜当下的生活。

诗歌鉴赏:

《劝农三首》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农作的价值,展现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赞美和对艰辛生活的理解。诗的开头两句“何处园林今有花,十分春事只桑麻”通过对比园林与桑麻,突出了农田的生机与美丽。园林的花虽美,却比不上农作物的生长对人们生存的重要性。

后两句“不须惆怅穷途目,一饱生涯无叹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强调生活的满足感来自于勤劳与丰收,劝导人们不必因眼前的困境而感到忧愁。这种生活哲学与农耕文化紧密相连,表现了对辛勤劳动的尊重和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折射出诗人对社会的关怀与对农民的鼓励,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处园林今有花:问句,设问作引,表明春天到来时花开的地方。
  2. 十分春事只桑麻:强调春天的生机主要来自农田的桑麻作物,反映出对农业的重视。
  3. 不须惆怅穷途目:劝导人们不要因困境而感到忧愁,鼓励积极面对生活。
  4. 一饱生涯无叹嗟:指出只要生活充实,就无须抱怨或叹息。

修辞手法:

  • 对比:园林的花与桑麻的生机形成对照,突出农耕的重要性。
  • 设问:开头的疑问句引发读者思考,增强诗的引导性。
  • 排比:后两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气势。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农耕生活的赞美和对人生态度的积极劝导,强调勤劳与满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园林:象征美好生活的理想,但非必需。
  • 桑麻:代表实际的生活与劳动,暗示生存的根本。
  • 春事:象征生机与希望,暗示自然的循环与生命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桑麻”指代什么? A. 花园中的花
    B. 农作物
    C. 田间的小路

  2. 诗中所劝导的生活态度是什么? A. 忧愁
    B. 满足与勤劳
    C. 消极

  3. 该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静夜思》 - 李白
  • 《农夫与蛇》 - 古代寓言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留硕的《劝农三首》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和农耕,而李白的作品则多表达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思考。两者在风格和主题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人生观念与价值取向。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农业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忆王孙 有怀 忆王孙 渔者 忆王孙八首 其一 忆王孙 诫丹阳语言 忆王孙 忆王孙 忆王孙 忆王孙 忆王孙 忆王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毋固 砌累 女字旁的字 幾字旁的字 聿字旁的字 狭庐 了不起 又字旁的字 断木掘地 大难不死,必有后禄 应门 赤字旁的字 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华屋秋墟 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有志难酬 瓮尽杯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