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立春日妆成宜春花》

时间: 2025-05-02 20:22:35

诗句

青幡碧胜缕金文,柳色梅花逐指新。

却笑尚为儿女态,宝刀剪綵强为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22:35

原文展示

立春日妆成宜春花
青幡碧胜缕金文,
柳色梅花逐指新。
却笑尚为儿女态,
宝刀剪綵强为春。

白话文翻译

在立春的日子里,妆扮得如春花般美丽。青色的纱幡比金丝绣得更胜一筹,柳树的嫩绿和梅花的绚丽在指尖流转而新。却还在这里笑自己仍然是儿女情态,仿佛用宝刀来剪彩,强行迎接春天的到来。

注释

  • 青幡:青色的纱幡,古代用于装饰和庆典。
  • 碧胜缕金文:这里形容青色的纱幡比金丝的绣花更美。
  • 逐指新:指在指尖上流动的新鲜感。
  • 儿女态:形容年轻女子的情态和娇柔的姿态。
  • 宝刀剪綵:用宝刀来剪彩,象征着庆祝和迎接春天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淑真(约1080-约1155),字子华,号玉溪,南宋时期著名女词人。她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作品多以抒情为主,表达个人情感和女性的独立意识。

创作背景

立春是中国传统节气之一,象征着春天的开始,万物复苏。朱淑真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立春的美丽场景,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命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立春的意象,描绘了春天来临的美丽景象和个人内心的感受。开篇“青幡碧胜缕金文”展示了春天的装饰和气氛,丰富的色彩和细致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接着“柳色梅花逐指新”,柳树和梅花的结合,传达出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意象。在这里,朱淑真不仅仅是在描写春天的景象,更是在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怀与向往。

最后两句“却笑尚为儿女态,宝刀剪綵强为春”,则透出一种矛盾的情感。诗人自嘲自己仍然保持着年轻女子的娇羞和情态,虽然春天已经到来,但她却用一种夸张的方式(“宝刀剪綵”)来迎接春天,似乎是在调侃自己。整体上,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表现出一种青春的活力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幡碧胜缕金文:青色的纱幡装饰,胜过金色的花纹,展现出春天的华丽与生动。
  • 柳色梅花逐指新:柳树的嫩绿与梅花的绚丽在指尖轻轻流转,象征着春的生机。
  • 却笑尚为儿女态:诗人自嘲,依旧保持着年轻女子的娇羞和情态。
  • 宝刀剪綵强为春:用宝刀剪彩,象征着迎接春天的到来,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期待和热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美丽的装饰,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逐指新”赋予春天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上下句的对称结构,使得诗句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期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青春的思考与自我认知。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幡:象征春天的装饰和庆典,代表着希望与生机。
  • 柳色: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柔情。
  • 梅花:寓意坚韧与美丽,代表着春天的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青幡”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青色的纱幡
    C. 一种乐器

  2. 诗中“宝刀剪綵”象征着什么? A. 祭祀
    B. 庆祝春天的到来
    C. 争斗

  3.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A. 忧伤
    B. 期待与热爱
    C. 冷漠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春夜宴桃李园》

诗词对比

可以将朱淑真的《立春日妆成宜春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感慨,但朱淑真更加细腻地描绘了春天的氛围,而李清照则更多地注重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诗解读》
  • 《朱淑真研究》
  • 《古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昙珠昙规二禅者归湖外乞诗二首 其一 书龙寿寺煮泉亭壁 其二 书龙寿寺煮泉亭壁 其一 久不得潘髯书 游藏山寺 宿同安寺 漫兴 喜得师质消息 读西京杂记十三首次渊明读山海经韵 其三 春日怀秦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方外人 攴字旁的字 寻幽入微 三乌 御侮折冲 缶字旁的字 仓卒主人 工字旁的字 而字旁的字 包含景的成语 目兔顾犬 包含觏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优的成语 鼠目麞头 庰厕 驼绒 飠字旁的字 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